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
速度的不同定义方式可以类比直接耦合的温度场的定义;
interaction模块的接触十分重要(通常是选择通用接触all* with self,也或者用面面接触);
预定义场定义的速度是初始速度,只在初始时刻起作用,后续的任何时刻的速度软件自己计算得到的,这也是为什么预定义初始速度场后,在后续的分析步都显示的是computed;
如果同时设置预定义初始速度场和BC的初始分析步速度0,那么预定义初始速度场将被BC的初始分析步速度0覆盖,因此,模型的初始速度为0;
1 自由落体运动
只施加重力加速度即可,初始速度为0,因此没必要用预定义场定义初始速度
分析步时间:接触地面时候的时间可以估算出来:h=(1/2)*g*t^2;
接触地面时的速度为v=g*t;
2 匀速运动
使用预定义场定义一个初始速度,预定义场速度只在初始时刻起作用;
如果考虑重力问题就加上,下落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反弹之后的速度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减小,然后再下降撞击板,再反弹,...
如果不考虑就不加,类似于在真空中,反弹后也保持匀速(由于接触时能量消耗转变为了材料变形,反弹后的速度小于预定义场速度)
3 带加速度的运动
需要使用预定义速度场定义一个初始速度,再利用BC中的加速度定义一个某个方向的加速度,可以得到某时刻的瞬时速度:Vt=V0+at, s=V0*t+(1/2)a*t^2或者Vt^2-V0^2=2as;
4 使用BC里的速度来直接定义一个速度
需要使用预定义场定义一个初始速度,然后利用BC在分析步中定义一个速度值,速度加载方式默认为instantaneous,也就是说在初始瞬时就达到了这个速度,之后保持不变;如果定义了幅值曲线,那么速度的变化将按照幅值曲线变化。
一个简单的例子结果对比: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