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呢,是分享一下如何自动生成基于PLC连接点的线号。
目的:生成如图所示线号,根据PLC电位进行编号,并且能够穿透线缆标识和转接端子。
step1:建立命名规则
新建一个新的线号命名规则,起名为“基于PLC地址的命名”。路径在上一节中提到过,这里不再重复。
在筛选器中,把芯线和电缆勾选上,这里默认是不勾选的。勾选这两项是为了方便穿透线缆定义,如果不勾选的话,线缆标识之后的连接定义点无法自动识别线号。
新建一个连接组,选择与PLC连接点相接的连接,可用的格式元素选择对象数据(连接组建立在该对象的基础上),类别选择PLC数据-PLC地址。再添加一个分隔符“D”在前面就可以。
step2:修改PLC地址
选中需要编址的PLC连接点,项目数据-PLC-编址,定义起始地址。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设置下自动定义的地址是E/A规则,也就是E0.0这样,如果需要I0.0的地址定义规则,需要在选项-设置-项目-设备-PLC中,调整PLC相关设置选项即可。
step3:设置端子
完成前面2步操作后,手动放置线号,使用ALT+B进行命名,规则选择“基于PLC地址的命名”,此时可以发现,连接到I0.0上的连接已经可以自动被命名为"DI0.0"。然而,经过XT10端子后面的线号,并不能自动命名。此时需要对端子进行一些设置。
双击端子,打开属性页面,在“符号数据/功能数据”选项卡下,勾选“网络连接”属性。这样经过端子后的连接,会继承经过端子前的连接的信号属性。
同样的,如果勾选器件的信号隔离属性,就可以解决信号属性被错误继承至器件后端的问题。
完成配置后,同时选择端子两侧的连接定义点,ALT+B【这里是柯基自定的快捷键】,就能得到自动命名的线号啦!
ps:单独选择经过端子后的连接进行命名,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必须同时选择端子前和端子后的两个连接,自动命名才会生效。EPLAN2.7版本是这样,不知道是bug还是“设计特色”。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