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勾选load workspace之前,先将enable E/T co-simulation mode选上(点击一下就行)。
进来之后是这样:
3.这一节主要做这些流程:
setup temperature默认是25摄氏度,可以直接不修改;setup ambient conditions中默认的风速是0m/s,一般条件下可以修改为1~2m/s。
4.接下来就是设置发热元件:
点击之后如下图:
在这里可以勾选你认为会发热的IC,并且在ckt type列有下拉菜单,主要有三种:pcb-comp,pkg和die。pkg和die都是针对芯片级的仿真(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们都默认选择pcb-comp。
5.然后就是定义芯片的大小和功耗:
在每一个封装所在的行,在outline列,用鼠标点击,会出现下拉菜单:
其中size label是随便命名的,为了方便标识,比如这里的BGA就是主板的主芯片,所以可以命名为CPU,按照自己喜欢起名就行。
然后在outline下拉菜单选择矩形:
矩形的长和宽会自动生成。
这里还有个Thickness(芯片厚度)可以设置为1或者2mm。这个数值非常关键,没有厚度是不被判断为发热元件的。
6.当设置完发热元件之后,set up PCB componets就变成了可以点击的,点击进去就是设置芯片功耗的:
7.鼠标放在Property那一列的materal,出现E,然后点击进去:
我们一般按照上图设置就行,当然如果你知道芯片的热阻参数的话,是可以选择:
然后输入JB和JC,这个可以参考JESD51-2A等规范文件。
8.鼠标放置在下图下的dissipation列,出现E,点击进去,输入功耗:
根据上一节看到的原理图:U1的功耗应该是3.3*0.2=0.66w;
设置完成了,然后可以重复上面的流程,依次对你认为发热的芯片做同样的设置(我就只做U1)。
9.接下来,还可以对发热元件放置散热片:
点击进去之后:
选中左边的U1,直接点击generate heat sink,进去之后,按照下图设置:
10.点击ok,然后save file,并且开始仿真:
点击仿真出现如下图:
这是因为最开始的层叠情况没有设置好:
点击进去,按照下图设置:
然后点击pad stack,将过孔全选,然后材料设置为copper:
11.save file,开始仿真:
仿真结果,电气部分就不展示了,直接展示热的部分:
二维热分布:
热流:
热传导性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