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article generator生成砂粒。利用DEM模拟颗粒相互作用。
1)如图1,利用旋转,生成一个三维面(Part-1,瓶身),将瓶身内表面建立面in,注意选择正确的法向方向。
图1
2)创建一个三维的平面(part-2),该面作为颗粒生成器的inlet面,建立面flow,注意法向向下。
3)Property模块中创建一个弹性材料(图2),本例中尺寸单位为mm。创建section为shell,并分配给相应区域。
图2
4)对Part-2,创建截面属性为surface,不需定义材料(图3)。
图3
5)进入Assembly模块,将部件就位,注意将part-1进行选择,将Part-2放到离瓶底一定高度(数值随意)。
图4
6)进入step模块,创建3个分析步,1个用来生成砂粒,1个用来旋转瓶身,1个用来稳定。
7)为了实现瓶身的旋转,定义瓶身的参考点。在interaction模块中,执行tools-reference point,输入坐标(0,0,0瓶身中心点)。按图5创建刚体约束。
图5
8)进入Load模块,对参考点设置速度边界条件。第一步6个方向均为0,第二步绕y轴旋转角速度,第三步速度归0。非零的角速度通过幅值曲线施加,类型采用smooth step。(图6)。顺便建立massflow和totalflow幅值曲线,分别是颗粒生成的质量速率和速度率。(图7)
图6
图7
9)进入Mesh模块,对Part-1采用Explicit的S4R单元进行划分,Part-2采用表面单元SFM3D4R进行划分。
10)修改inp文件
为了达到分析目的,需要修改inp,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颗粒生成的速度,颗粒的大小等等;另一个是定义生成的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瓶身的接触。请特别注意相关语句所属的层次,具体含义可以在keyword帮助文档中找到(图8)。
图8
具体如下:
1)执行model-edit keywords,找到Part-2的相关语句。
Particle generator的定义在Part层次中编写。
*Particle Generator, name=sand, Type=PD3D,MaximumNumberofParticles=2000
(允许生成的最多颗粒,2000大概算了1个小时)
*Particle Generator inlet, surface=flow(指定生成面,abaqus生成颗粒像下雨一样,从该面沿法向下落)
*particle generator mixture
sand(生成的粒子放到单元sand集合中)
**
*discrete section, elset=sand, shape=sphere,density=2.7e-9, alpha=1.0
PDF1,(定义离散元的截面属性,pdf1是指定的颗粒分布曲线)
*discrete elasticity
2.5e3,0.3(颗粒弹性模量,泊松比)
**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name=PDF1,TYPE=discrete
2, 1.0(全为半径2mm的颗粒,可以输入级配曲线,或分布函数)
*surface,type=element,name=sand
sand(将dem颗粒单元集合sand的面建立一个面,个人习惯取单元集合一样的名字)
2)找到step-1的定义语句,在之前插入定义接触的相关语句
*surface interaction, name=P(颗粒与瓶)
*friction(摩擦)
0.0
*surface behavior, pressure-overclosure=linear(法向)
2
*surface interaction, name=P-Hertz(颗粒与颗粒)
*friction
0.3
*surface behavior, pressure-overclosure=Hertz
10
在step-1的语句块之内插入
*particle generator flow, generator=part-2-1.sand(开始生成颗粒)
totalflow, MassFlow(之前定义的幅值曲线,一个控制产生的速度,一个控制颗粒的初始速度,如果初始速度过小,会占据相当的空间,阻碍了颗粒的生成,具体参见帮助文档)
*dload
part-2-1.sand,grav,9800,0,0,-1(生成的dem收到重力作用)
*contact(定义接触)
*contact inclusions(哪些面相互接触)
part-2-1.sand,part-2-1.sand
part-1-1.in,part-2-1.sand
*contact property assignment(对应的接触面特性)
part-2-1.sand,part-2-1.sand,P-Hertz
part-1-1.in,part-2-1.sand,P
(11)提交计算后处理。利用view-overlay plot功能得到效果如图9。
图9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