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YNA®在板料冲压成形的仿真运用已达二十余年,以计算精度见长,其应用领域仍在稳步拓展。在此期间,LS-DYNA®研发出先进的材料本构模型,并成功应用于高强钢和铝合金汽车零件的成形分析。与此同时,其隐式求解器在计算稳定性、计算速度和精度上得到了大幅改善,现已成为板料重力加载、压边圈合模和回弹预测等方面的公认算法。LS-DYNA®的模具型面补偿技术能够避免模面制作的反复试错过程,使模具制造省时省力、降本增效。LS-DYNA®在仿真领域拥有诸多初创和独家的前沿技术,是冲压仿真软件的最佳选择。
典型应用:
• 板料重力加载、压边圈合模, 深拉伸
• 回弹预测及模面补偿
• 修边和刺破
• 翻边和包边
• 液压成形
• 电磁成形和温热成形
• 超塑成形
• 抗凹评估
• 修边废料滑出
• 碳纤维零件成形的一步法分析
(a) 增量法
(b) 一步法
增量法与一步法的结果比较
软件功能:
• 网格自适应
• 先进材料模型(铝合金和高强钢) • 光滑接触算法(接触力波动最小化) • 板料尺寸的一步算法 • 法兰面展开的反求计算 • 参数化输入 • 网格粗化 • 非线性应变路径下基于成形指数的成形性预测 • 碳纤维零件成形后的纤维方向预测 • 基于纤维方向的碳纤维板料初始尺寸预测
(a) 法兰面展开前
(b) 法兰面展开后
精确的法兰面展开反求计算
(a) 压边圈合模前 (b) 压边圈合模后 汽车地板零件冲压时压边圈合模的隐式算法仿真 | 基于一步法的纤维方向预测与试验数据吻合 (由福特汽车公司曾丹博士提供) |
重力加载(Gravity Loading)
未变形的板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模具表面上,这一过程就是重力加载。在这一过程中,板料的位移很大,但塑性变形很小或者没有。准确地模拟这一过程对后面的成形性,表面质量,以及回弹计算都有较大的影响。LS-DYNA隐式计算功能够迅速,准确地预测这一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控制参是*CONTROL_IMPLICIT_FORMING. 有时,为了得到特定的形状,需要对平板预先弯曲。*CONTROL_FORMING_PRE_BENDING 就能满足需要。
冲压成形 (Deep-Drawing)
这一过程的模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测可成形性(formability), 并为后续工序提供准确的变形信息。为了提高技术效率,选用的初始网格都比较大,然后根据模具的曲率来细化网格(mesh adaptivity). 对这一过程的模拟,参数选择非常重要。对模具设计初期,对预测的准确性要求不是太高,这样可以选用相应的参数,使计算能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是为了回弹做准备,则要选用另外的参数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在LS-PREPOST 中的EZ-SETUP 为用户提供了相应的参数。
切边(Trimming) 板料成形完后,需要将多余的材料切掉。为了满足不同的切边过程,LS-DYNA提供了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沿着一个方向进行剪切,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切边模;第二种方法中的剪切方向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板料的法向的改变而改变。剪切完后,在边界上的有些网格可能会很不规则,从而影响后续的模拟。*CONTROL_CHECK_SHELL 就可以用来修整这些边界单元。
回弹预测 (Springback Prediction)
上下模分开后,板料的内应力不再平衡,从而导致板料变形。LS-DYNA中的隐式计算功能最初的主要应用就是为了回弹计算。回弹预测的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形模拟中的参数选择,材料模型及参数的选取。经过大量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到了一套可靠的参数,从而使用户能得到准确的回弹预测。另外,LS-DYNA中 有近三百种材料模型,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经过大量的用户反馈和文章显示,LS-DYNA 在回弹计算中一直优于其他软件。
回弹补偿(Springback Compensation)
利用预测结果对回弹进行补偿,这将大大地节省时间和模具制造费用。回弹补偿是一个非线性问题,一次补偿很难到位。根据这一特点,LS-DYNA的回弹补偿可以进行多步迭代。对于大部分问题往往需要两到三次迭代才能达到目标。经过补偿后,LS-DYNA能自动修改修改模具的表面,以及压边圈。有于它的稳定可靠,现在已经被大量应用于模具生产中。
一步法 (One Step Method )
在模具设计之前,一步法可以用来粗略地估计板料的可成形性。同时此种方法可以被用来获得初始板料尺寸。由于它的简单和高效,一步法在模具设计中受到相当地重视。LS-DYNA 中 的一步法可以让用户有多种选择,比如选择拉深筋,压边力等。
切边线的设计(Trimming Curve Development) 在设计切边模具中,切边线的设计可能最具挑战性。零件的翻边,包边需要展开到模具表面。为了这一需要,LS-DYNA提供了 Un-flanging 的功能。如果得到的初始切边线不满意,用户还可以用*INTERFACE_BLANKSIZE_DEVELOPMENT 来进行迭代,从而得到满意的切边线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