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solid 对托卡马克装置内部件部分模块进行了传热分析,并将传热分析结果的温度梯度加载到结构分析中,进行该组件的结构分析,最终得到了该部件正常运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结构应力及形变等数据,为该组件的设计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且该分析结果与ANSYS的分析结果能够较好的吻合,但却能节省80%以上的分析时间。
0 引言
大约从2015年开始,使用ANSYS软件进行工作上的各种任务分析,包括有流固耦合传热,结构强度,电磁力分析等。在行业内部ANSYS软件中的Fluent、CFX分析软件及ICEM、Workbench Meshing网格划分软件均为最常使用的软件,几乎占到工作中的99%任务分析量。而这些工作,常常所必须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便是网格划分,四面体、六面体、膨胀层等,需要很大的精力去调节网格,可以说整个分析过程绝大数情况就是网格划分的过程。如果以后的模拟分析不需要网格划分步骤,那么将会极大的提高我们结构分析、传热分析的效率,降低产品迭代周期,对我们分析工程师而言,简直是太重大利好了。
1 模型
将自己工作中的某一个case直接操作上手,练习一下,如图1所示,为托卡马克装置真空室内部件的部分展示(该部件已申请国家专利且公开),其下部有直接焊接于真空室内壁的支撑墩,上部为多块组件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墩上。其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
图1 部件整体图
由于该分析模型较大,且基本是重复相同的结构设计,故而挑选中平面处小部分结构,结构简化后如图2所示。主要由石墨靶板、不锈钢316L背板、铜合金过渡板、不锈钢316L支撑墩构成。其中石墨靶板表面在工作时将会承受较高的热流负载,通过背板、过渡板、支撑墩结构将热量传递给真空室,再由真空室主动冷却系统带走热量。其中,我们面临的问题是:1)保证整个传热结构能及时带走表面热流能量,保证各部件结构最高温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2)该结构(在中平面处,石墨表面与水平面垂直)是竖直的,在重力、较高温度、电磁力(本case不分析电磁力)多重影响下,能保持其一定的结构强度。
图2 分析模型图
2、材料及前设置
其中,石墨及316L不锈钢Simsolid库中自带,但铜合金(本处用的是CuCrZr材料),该材料经查ITER材料手册,得到CuCrZr的材料属性:
泊松比:0.33;
密度:7600kg/m3
屈服强度150MPa
压缩强度150MPa
热传导率118W/m*K
材料参数设置如图3所示。
接下来设置热流及环境参数:
1)石墨靶板表面热流0.3MW/m2;
2)与真空室焊接面设置为真空室主动冷却剂入口温度35℃;
3)石墨与不锈钢背板螺栓连接具有一定的热阻效应,按照实验数据,此处温度约为200℃,且螺栓压力经验值约为2.5MPa,在该种情况下其界面导热系数经查资料为10444W/m2*K;
图3 材料新建及选择
将模型导入Simsolid,并设置相关的热流及约束,如图4所示。
图4 热分析设置
经过短时间的分析(大约20秒),就得到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提取温度,如图5所示,石墨最高温度低于500℃,与其最高工作温度(>1000℃)相差较远,即整个结构均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该结构能够较好的指导我们的设计成果。左图折线图为石墨与不锈钢交界面(热阻设置面)的温度点选直线上的温度变化曲线。可以得到其温度大约为220℃左右,与实验真实结果(该处温度约为200℃,接触热阻影响下换热系数约为10444W/m2*K)能较好的吻合,但仍然有一定的误差计算,这可能是由于1)本模型是一个简化的优化模型,并不能将细节部分进行模型计算;2)与真空室焊接面的温度会随着其主动冷却系统的冷却情况发生变化,而本case直接设置为35℃的恒温可能会引起一定的误差。
图5 热分析结果
总体而言,Simsolid 的传热分析模拟结果,具有很大程度的参考价值。同时,能给我们工程实际应用节省大量大量大量的时间!!!!
3 结构分析
将上一步骤中的热分析结果,温度梯度导入,并设置重力为正Z方向,将于真空室焊接表面设定为不可移动表面,得到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其应力最大及应变最大处均在支撑墩与真空室焊接处,与真实情况较为吻合。其具体的应力评价需要参考相应的ASME标准,此处就不在深入说明。另其石墨与背板紧靠面上的形变量也较大,此处的真实连接为螺栓连接,但在该模型中,主要考虑的是支撑墩上的形变及应力变化,故而对螺栓连接的方式并未做出,为了简单方便,仅仅采用了bonded连接方式。
图6 包含温度梯度的结构分析结果
经过对该部件的传热及结构分析,其分析结果均与真实情况相差不多,且能较好的吻合ANSYS分析的结果。作为工程设计实践中,初步分析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并且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完全不需要划分网格的分析软件,起码能够节省 80%的时间。很好!!若是需要将该分析结果作为工程设计的唯一或者主要参考,那么可能需要在载荷及结构上需要细致的设计,及较为准确的载荷加载!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