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在UG里建了两块板子(钢板)。板与板之间打算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了使仿真的结果比较明显,特别让板与板之间有2mm的距离,如图:
然后将模型导入到DM模块中,用这里的Point工具来定义焊点(Spot Weld)就在工具栏的最上面一行的靠右:
于是,模型的树图就会出现“Point”的item:
于是,我们需要对Point进行定义,这里是比较重要的!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如图所示的选项我来逐一说明:
1、Based Face:焊点所在的基面!就可以理解成焊点生成的面
2、Guide Edge:距离你所要生成的那排焊点比较近的参考边(这个请看下面的说明图)
3、Sigma:第一个焊点距离板边缘的距离
4、Edge offset:你要生成的那排焊点距离Guide Edge的距离
5、Omega:焊点与焊点的间距
6、N:焊点的总数
7、Range: 板与板的Z向距离,当然这个小例子的Range=2mm
8、Mate Target:和Base face相对的面,当然,这取决于你要把Base face焊到什么上面。(我说的不清楚看下面的图示~来自help文档~~)
好啦,按照这样的设定,我们的焊点就定义好了:如图~~
记得在DM中保存结果。
然后进行模态分析和静力分析:流程图如下:
模态是后面分析的基础~
打开模态分析界面,AWB可以自动识别在DM中定义的接触——Spot Wel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