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大后小,先难后易
上图中1是因为机械结构决定电源与接线柱在这里。
例如下图, C8到C11都是在VCC与GND之间的去耦电容,在原理图中并没有办法体现出它们的位置要求。但是PCB中们应当布局在芯片电源的输入引脚附件,例如31与32脚附近应有电容,18与19脚附近也应有电容。
错误示例,并排放置
正确示例,靠近芯片电源输入脚
均匀分布、重心平衡,布局要整齐
PCB布局示例
以上即是关于“怎么摆”即布局的主要注意事项。而关于“怎么连”则相对要更复杂一些,大体来说就是:
• 关键信号线优先:摸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
• 密度优先原则:从单板上连接关系最复杂的器件着手布线。从单板上连线 最密集的区域开始布线 。
而布线的自助指南可以简单的总结为:
1、尽量为时钟信号、高频信号、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并保证其最小的回路面积。必要时应采取手工优先布线、屏蔽和加大安全间距等方法,保证信号质量。
2、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EMC环境较差,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
3、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尽量按线长线宽要求布线。
如果布局不合适,板子使用起来可能很不方便,布线难度很大。
布局时配合完成某一个功能的器件尽量挨得近一些,有操作技巧,接下来举例说明。
可以在原理图中先找到运放模块的器件,按住ctrl选中。
则PCB中,这些器件也已经被选中
然后观察原理图中的连接关系,比如C4接R3,R5,Q1。在PCB中找到这几个器件,放在一起。
观察预拉线的情况,已知每一个器件都有一个公共的网络叫做VB,可以按住ctrl选中网络属性为VB的一个焊盘,则VB高亮,例如
调整后编程如下布局
观察原理图中,Q1接R6,然后把R6也拖拽过来
其它器件以此类推
然后布线就可以比较顺利
器件导入PCB以后,先按要求完成布局。
然后有信号线,不论是串口、485还是CAN,信号线都要尽可能短,少打过孔,有时还要匹配长度,如差分。另外有时钟线,如晶振,也要短,少打过孔。
地线>电源线>信号线
水平线与竖直线走在不同的层
可适当调整器件的方向来方便走线。
目的地相近的线要整齐。可以采用交互式多根线连接工具
如果线不可避免地要交叉,可以考虑绕大圈(当然要考虑线的属性)
如图飞线交叉了。可以绕圈。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