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螺距误差产生原因
①滚珠丝杠副处在进给系统传动链的末级,丝杠和螺母存在各种误差,如螺距累积误差、螺纹滚道型面误差、直径时误差等,其中丝杠的螺距累积误差会造成机床目标值偏差。
②滚珠丝杠在装配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双支承结构,使丝杠轴向拉长,造成丝杠螺距误差增加,产生机床目标值偏差。
③在机床装配过程中,丝杠轴线与机床导轨平行度的误差会引起机床目标值偏差。
二、螺距误差补偿的作用
螺距误差补偿通过调整数控系统的参数增减指令值的脉冲数,实现机床实际移动距离与指令移动距离相接近,以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螺距误差补偿只对机床补偿段起作用,在数控系统允许的范围内起到补偿作用。
三、螺距误差补偿方法
通过设定螺距误差补偿数据,对每个轴的检测单位进行补偿。将参考点返回的位置作为补偿原点,以设定每个轴.上的补偿间隔,将相当于补偿点数量的补偿值设定在螺距误差补偿数据中。螺距误差补偿数据也可用外部I/O设备(如Handy File) 设定( 见用户手册),还可通过MDI面板直接设定。
在螺距误差补偿中,需要设定下面的参数,对于用这些参数设定的螺距误差补偿点的号码,需要设定螺距误差补偿量。螺距误差补偿参数见下表。
螺距误差补偿示例如图5-4-1所示。
1.补偿点的指定
各轴补偿点在坐标轴的机械行程范围内选择,参考点必须包含在补偿范围内。机械的行程超过正侧、负侧所指定的范围时,不进行螺距误差补偿(补偿量全都成为0)。
2.补偿点的号码
在螺距误差设定页面上提供有共计1024点,从0到1023,通过参数将该编号任意分配给各轴。
参数3620为各轴设定参考点的螺距误差补偿点的号码,参数3621设定最靠近负侧的螺距误差补偿点的号码,参数3622设定最靠近正侧的螺距误差补偿点的号码。
3.补偿点的间距
螺距误差补偿的补偿点是等间距的,在参数3624中为每个轴设定该间距。
螺距误差补偿点的间距有最小值限制,通过下式确定:
①螺距误差补偿点间距的最小值=最大进给速度(快速移动速度) /7500
②螺距误差补偿点间距的最小值可选的单位有mm,in,(。)
③最大进给速度可选的单位有mm/min,in/min,(。) /min。
例如最大进给速度为15000 mm/min时,螺距误差补偿点的间距的最小值为2 mm。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