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esive单元可以模拟三种基本断裂形式:I型张开裂缝、II型滑移裂缝、III型撕开裂缝。其中后两种破坏形式的驱动力为剪切力,所以可以称为剪切破坏。
ABAQUS中其实已经提供了识别这两种(拉伸和剪切)破坏形式的场输出:MMIXDME、MMIXDMI。下面从定义、使用、结果演示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定义
帮助文档中,二者定义如下:
后面看下m1的定义:
m1为Gn(一型张开断裂能)与GT(三型断裂能之和)的比值:
通过这两个参量,我们就可以判断cohesive单元以哪种形式破坏为主。
使用方法
目前不支持GUI界面定义,Step模块的场输出无法找到MMIXDMI和MMIXDME。通常会在前处理的最后一步编辑关键字,菜单Models -> Edit Keywords ->Model Name,激活关键字编辑窗口,找到场量输(Output,field)出卡片位置,单元输出后面添加MMIXDMI和MMIXDME:
计算结果处理
如果计算的时候输出SDEG和STATUS,失效的Cohesive单元会被删除,这样无法查看所有Cohesive单元的破坏模式,因此,可通过菜单栏Result->Field Output,中Status Variable子页面,取消Use status variable参量,就可以显示失效删除的Cohesive单元了,该方法同样适合其他损伤导致的单元删除,还能显示其他场量在指定范围内的单元。
部分失效单元将显示出来,如下图右图所示(仅显示Cohesive):
显示MMIXDMI和MMIXDME云图如下:
为了能在云图上显式各自的区域,进行以下操作:
图中:红色区域表示剪切破坏为主的单元;绿色区域为拉伸破坏为主的单元;蓝色区域为未破坏单元。
数据提取
云图有时候可以给论文或文章增光添彩,但是作为观点的论据,有时候显得就比较单薄,因此通常需要提取一些数据,从而增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比如:
1)裂缝面积随时间变化曲线:
2)裂缝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
3)最大裂缝宽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4)破裂单元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5)拉伸破坏面积占总面积比率曲线(根据MMIXDMI进行判断):
目前,ABAQUS无法直接提取到这些数据,需要通过Python后处理二次开发获得,有需求的同学可以尝试自己编写,毕竟以后编程将会和开车一样,成为生活的工具。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