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静态混合器是一种管道状的“在线”形式的“静态混合”设备。由于它本身就是管道状的,可以很方便地直接与工艺管道相连接,因而能够以“在线”的形式连续不断地进行混合作业。其所以称为“静态”,完全是为了突出它没有任何机械运转部件的特点,也是相对于以往带有各式各样搅拌装置的各种混合器而言的。在静态混合器的管道状外壳内,装有若干个长度较短的左旋和右旋的螺旋型结构。
一般每个螺旋元件的长度大约为螺旋元件外径(即管道内径)的1.5倍。左旋和右旋螺旋元件的叶片分别具有左旋和右旋180°的旋角。它们相互之间均呈现交替排列,而且每两个相互连接的左、右旋螺旋元件叶片的端部边缘均呈90°错角。一般将左、右旋螺旋元件各三个事先焊接在一起,再将它装入直径与之相应的标准管子内,就构成了静态混合器的一个标准组件。今天,我们做一个螺旋叶片式静态混合器的模拟案例。
2 建模与网格
管道为DN15标准管,外径φ20mm,壁厚1.5mm,因此内径为17mm。螺旋元件设计长度25.5mm,宽度16.5mm,元件壁厚1mm。静态混合器总长度127.5mm,因此螺旋元件共5个,故介质被切割的层数即分流数S=25=32。
管道介质设计流量0.744m3/h,介质密度0.466kg/m3,动力粘度1.1927e-5Pa·s。建立如下静态混合器三维模型,采用fluent meshing模块划分多面体网格,节点数52万,最小网格正交质量0.08(本案例不纠结网格质量的提升)。CFD计算模型将混合器上下游增加了50mm的直管以减小计算的不稳定性,尤其是混合器出口可能会产生回流影响收敛性。
3 求解设置
根据上述条件,管道的流速为0.911m/s,雷诺数Re为1297.78,流动状态为层流。这是针对直管而言,若以混合器通流截面计算速度,以混合器叶片截面长度为特征长度计算的雷诺数也小于2000,因此可认为计算域内的流动状态为层流,故启用层流模型。
实际上也可尝试启用湍流模型,计算出的湍流强度也相当小,混合器的压降和层流模型计算的压降相差无几,也可以进一步说明流动状态。
为了验证混合器的混合效果,采用UDF定义入口温度分层边界,以简化模拟冷热流体的流入与混合,代码如下
#include "udf.h"
DEFINE_PROFILE(MyProfile,thread,index)
{
real x[ND_ND];
real xx;
face_t f;
begin_f_loop(f,thread)
{
F_CENTROID(x,f,thread);
xx = x[0];
if(xx<=-1.153956e-3)
F_PROFILE(f,thread,index) =293.15;
else
F_PROFILE(f,thread,index) =353.15;
}
end_f_loop(f,thread)
}
其他设置默认,不做冗述,稳态求解。
4 计算结果
首先,我们看一下迭代残差曲线,可以看出收敛性还是相当好的,尽管网格质量不咋滴。
静态混合器的迹线如下,可以看出在螺旋原件区域管段介质进行了强烈的搅浑,介质除了管道轴向运动还有切向和径向运动,这是静态混合器的工作原理。
混合器的出口温度分布如下,可以看出冷热介质混合效果不错,最高温度43.79℃,最低温度42.6℃,相差约1.2℃(对于温度均匀性还可用不均匀系数来评价,本案例不进一步探讨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本号历史文章),注意到入口的最高温80℃,最低温度20℃。
静态混合器的压降为4.41Pa。根据美国Kenics公司的资料,流体在与空管道等直接等长度的静态混合器中流动产生的压降,可以由流体在控管道中流动时的计算压降ΔP乘以一个系数Z来计算。
根据上述条件,管道的流速为0.911m/s,雷诺数Re为1297.78,流动状态为层流,摩擦系数f=0.0493,因此,等长度直管的流动压降ΔP=0.07Pa,Z=84.15(Z的求法如下),静态混合器的压力降为5.89Pa。
为了体现静态混合器的效果,建立等长度的直管道进行等边界条件计算,管道的迹线和出口温度分布如下,可以看出直管的流动温柔多了,出口温度还是那么有层次感,几乎没混合。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