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ENT精典案例-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地源热泵竖直双 U 地埋管群传热特性仿真
01
基本情况
如下图(截自参考文献)所示包含九个地埋管的井群(管群)模型,其中地埋管均为双U管(即每孔两根U型管)。
材料参数可参考下表(实际制作时取值与表中略有区别)。
02
计算工况及网格
实际仿真使用的模型图(地埋管埋入深度140m,回填土深度142m;计算域为长方体,尺寸为35mX35mX142m)。土壤初始温度为17℃,水初始温度16℃。进口流速0.4m/s,温度5℃,出口回流温度9.6℃。
计算时,考虑土壤的分层和渗流,模型中对各层土壤进行了划分(即将模型中土壤部分切成若干层,如上图)。各层土壤参数可参考下表(根据实际取值)。
地下水渗流以及管孔布置如下图所示,渗流方向与X轴呈30度夹角。
相关信息(摘自文献):不考虑地下水渗流时,模型中1#、3#、7#、9#处于井群的顶角位置,称为“角井”; 2#、4#、6#、8# 处于边缘部位,称为“边井”; 5#处于井群的中间部位,称为“中井”。
考虑渗流时,各层土壤简化为均一的多孔介质,相关参数可参考下表(根据实际取值)。
03
仿真基本设置
1 瞬态计算
仿真中是否考虑重力的作用,实际影响很小,下图已给重力。
2 使用ke湍流模型
3 复制出材料库中的水
4 创建回填土及各层土壤(固体)材料
下图为其中一层的材质。
5 管内流体设置
需要将各个管内流体均设为水,实际操作为简便,可在前处理中将所有管子设为一个流体域,会较为方便。
6 土壤层设置
将各层土壤均设为多孔介质层,下图中将土壤设为各向同性多孔介质。
流体为水,固体材质设为当层土壤的材料。
此处未考虑惯性阻力影响,粘性阻力系数与渗透系数互为倒数。
7 设置回填土层的材料
8 设置换热水的入口速度和温度
9 设置渗流速度和温度
此处假定渗流速度方向与X轴(正向)呈30度夹角。
此处对第一层土壤给定的渗流速度较大(-5次方量级)。
可对各层土壤给定不同的渗流速度。
10 设置监测
11 从整个计算域初始化
12 使用PATCH命令给初始值
先给定整个区域初温为17℃,再次给定水的初温为16℃。
13 给定时间步长并计算
为快速计算,同时保证收敛,并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前2天(工况时间,下同)使用60s时间步长,之后使用86400s(1天)时间步长。
04
基本结果(120天)
残差曲线中间波动较大的地方是将时间步长由60秒修改到86400秒的位置。
1 地下水渗流速度很大时的结果
如第一层的渗流速度为-5次方量级
各埋管间的相互影响很小。
地下3米水平面温度分布
地下30米水平面温度分布
立面温度分布
各层土壤性质及渗流速度不同,温度分布不同。
监测点的温度变化曲线
2 地下水渗流速度很小时的结果
各层渗流速度分别比前一种情况小100-500倍。
从图上可见,渗流速度小时,各埋管间的相互影响很大。
地下3米水平面温度分布
地下30米水平面温度分布
立面温度分布
分层面位置很明显。
这些图形近似对称(有渗流时肯定不完全对称),其实是因为工况时间比较短。若计算的工况时间较长,比如640天结果图如下:
使用软件处理一下比较漂亮
3 假定土壤为各向异性多孔介质
此为假定情况,实际来说肯定不会是这样的。
此处假定土壤中沿渗流速度方向(与X轴正向呈30度夹角方向)渗流阻力较小(与前两种情况两同),其余两个方向上渗流阻力为该方向的100倍。
由如下结果图可见,若假设沿渗流速度方向阻力较小时,云图中的小尾巴更加明显了。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