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一凡
技术邻优秀讲师,14年CAE仿真分析从业经验。机械设备专业高级工程师、机电工程专业国家一级建造师。负责完成国内国外多个工程项目具体工作,发表10篇中英文专业论文及15项专利著作权。
毕业季刚刚过去,又遇见了不少学生的咨询,一些学生在应力应变概念都不清楚的前提下,居然想当然的认为有限元软件就像word软件一样,大概看看就能自学完成。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一样,资质平平的男主角,打通任督二脉再加个武林秘籍,一下就成了绝世高手一般。
武侠终归是虚幻的,这些学生的毕节季结局基本是一样的,吭哧吭哧捣鼓两三个月,还是捣鼓不出来,最后紧急时刻找人给自己擦屁股,免不了付出惩罚性关税。有这两三个月时间,从基础开始学习软件操作,找个是师兄或者工程师给做个专业案例学习一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当然,还有一个更合理的选择,对以后学习工作也更有用的方法,就是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案例来充实自己。目前技术邻上有很多免费的直播录播课程和软件教程学习,每天睡觉前拿出半个小时学习一下,坚持一两个月都能起到和同学们迅速拉开差距的效果,总比打游戏,刷抖音更有意义。
相比于录制教程,直播其实更有优势,因为可以在观看过程中和老师直接互动,探讨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询问一些常见工程案例的处理方法,这些互动学习方式,在学习疲劳计算过程中尤其重要。因为疲劳计算需要有限元计算结果和疲劳相关参数的输入,也就是说,仿真初学者和疲劳计算之间,还隔着一个强度仿真过程。
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课题时,涉及疲劳的计算搞不出来,或者结果差异较大,都是因为疲劳计算的原理和过程不清楚,花上二三十分钟给他们讲解清楚之后,基本都能大概理解疲劳计算过程,相关论文设计的工程计算项目也都能完成。
学习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知识包括很多软件操作,学的时候没觉得重要,用的时候一个知识点就能卡住十几天,浪费时间不说,还严重影响精神状态。博士生大量的出现脱发现象,都是有现实生理基础的,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博士选择用巧力,应该也能改善很多。
再来具体说说Ncode软件学习,具备疲劳基础理论知识和有限元计算能力是基础,然后才是ncode软件的操作学习,具备软件操作能力后,还需要更多的工程项目经验技巧才行。比如,具体材料SN曲线很难获得,需要专业技术公司实测得到,如果不想用简单的材料曲线,如何使用工程方法计算获得呢?如何使用workbench平台,自动搭建ncode计算框架呢?想要搭建一个自己课题对应的专业计算框架,又该如何处理操作呢?
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技术邻官方平台的相关课程,更多疲劳计算相关问题,8月22日让我们在直播间做更多的探讨和交流~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报名👇
直播标题:NCODE疲劳计算工程实践专题研讨
直播时间:8月22日 19:30
课程大纲:研讨NCODE软件工程问题,学习疲劳分析工程项目相关注意事项,不同问题的相关处理方法。
直播内容:
1.载荷处理方法
2.SN曲线介绍
3.SN曲线获得方法
4.多工况处理方法
5.影响疲劳的因素
报名福利: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回复关键词【b0822】,进直播交流群领取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