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1695047中我们讲了粘聚力模型中最基本的理论,其中提到了在Abaqus中实现粘聚力模型可用的两种建模方法,一个是基于cohesive单元的建模方法,另一个是通过设置粘聚力接触来进行建模。本篇文章则通过一个最简单的实例,带大家学习abaqus中基于cohesive单元的建模方法。
案例简介
本次案例为了方便计算,所用尺寸虽有些夸张,但建模方法是没问题的。假设我们做了一个材料的拉伸试验,其中上下两块为钢块,中间有一层胶水。其中钢块尺寸为1×1×1m,胶水的尺寸为1×1×0.1m,试验所得力-位移曲线如右图所示,那么我们如何来通过建模来模拟该种力学行为?
案例工况
案例实现
Part模块
部件划分结果
Property模块
Elastic选择顺序
Elastic设置界面
随后填入损伤判据参数,这里我们选择二次名义应力判据,依次点击Mechanical→Damage for traction separation laws→Quads Damage,依次输入三个参数。
损伤判据设置位置
损伤参数输入
输入损伤演化参数,在Quads damage界面点击 Suboptions→Damage Evolution。
损伤演化位置
类型选择Energy,填入相关参数Fracture Energy(参数计算见上篇文章)。
损伤演化输入界面
选择cohesive界面
cohesive截面参数设置
设置分析步
在场变量中注意添加QUADSCRT,SDEG,STATUS以及RF,其中RF用于此后提取反力,用于检验模拟计算是否正确。QUADSCRT数值见下图,用于判断初始损伤发生位置,当数值小于1时代表材料处于弹性阶段,没有发生损伤,当值为1时代表已经发生损伤了。STATUS代表cohesive单元状态,当值为1时代表单元还活着,当值为0时代表单元已经死了,完全失效了。SDEG代表损伤变量的值,当为0时代表还没有发生损伤,当为1时代表cohesive单元完全失效了。综上所述,QUADSCRT,SDEG,STATUS这三个参数作用分别是判断是否损伤,判断损伤程度,判断是否失效。当然,QUADSCRT是针对的二次名义应力判据,当采用最大名义应力判据时该变量应该用MAXSCRT代替。
添加相应变量
QUADSCRT数值
Load模块
施加位移边界条件,上部刚体统一位移100mm,下部刚体统一全约束。设置为100mm是因为工况中60mm就失效了,我们这里用于检验所建模型是否按照应有的变化进行。
位移荷载图示
Mesh模块
cohesive单元设置
此时将cohesive单元单独显示出来,点击左侧Assign Stack Direction按钮,如下图所示。
Assign Stack Direction按钮位置
随后将cohesive单元选中,点击单元的上表面,确定,这样cohesive层上表面变成了棕色,下表面变成了紫色,Abaqus用此来判断单元厚度方向。选取cohesive单元层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所有节点创建为RF集合,此步操作用于此后提取反力。
上表面
下表面
Job模块
常规操作,提交计算。
后处理
提取反力,提取场变量的XYData,勾选RF3,单元集合选择刚在Mesh模块汇总定义的RF集合。
提取3方向反力
指定提取的节点集合
随后通过Operate on XYData的方式生成XYData,选择SUM求和函数,选中刚才生成的个节点数据,点击ADD to expression。随后保存为force-data,这样就有了总反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数据。我们还要提取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才能得到力-位移曲线。
节点力求和
同样的操作方法,任选上部钢体中一点的3方向位移生成位移-时间曲线(dis)数据。
随后采用Operate on XYData方法,使用combine函数,将force-data数据与位移数据整合到一起,完成效果如下图所示。
数值计算结果图
由此我们看到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与我们最开始的试验结果是完全吻合的,这就是Abaqus中基于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实现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