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知识产权。
上周五老板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让我了解了解solidworks正版软件多少钱,听意思是想买一套。
我这人没心眼,虽然五十多岁了,遇上问题从来都是直来直去。老板让了解,我就去了解。老板让我了解的理由,是我一直在用这个软件,比他懂得多。
我从网上查了几家销售这个软件的公司,电话沟通,报价出奇的一致。我想,这家软件公司对经销商的管理还是很到位的。其中一家跟我说,你们单位是不是收到了律师函一类的?如果有这样的事情,他们就不方便销售,只能由指定的经销商服务。
昨天上午因公外出,顺带办了点私事,这事也值得写写,放在后面。下午回公司路上,接到老板电话,问我了解的怎么样了。我说在路上,要不等会儿回公司再说。
到了公司,找到老板汇报我了解的情况。现在公司有六七个人在用这个软件,我的看法是,买一套没啥作用,另外几个人还得用盗版,反而不方便。一边说着,我想起来律师函的事,就说了一下。老板说,确实是这样的,收到了律师函。
如果按照使用者一人一份考虑,最少也要买六份,这可是一大笔钱(一份十万出头)。我说,这钱最好不花,有点冤枉。这么多钱,都够公司一个月工资了。老板想只买一套,我说恐怕不行。别的人还是用盗版,人家还会发现,事情没有了结,没有意义。
我又出了个主意。以后所有安装这个软件的电脑,再也不要上网,这样的话对方就没办法察觉到,等于不再用这个软件了,也许事情就过去了。
今天下午部门领导突然就要求,凡是安装了这个软件的电脑全部断网,然后给我们几个每人单独配一个笔记本。
然而就在刚才,我坐在小区内部篮球场的看台上陪儿子玩,写下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突然想到,我出的主意万一不行呢?钱不是白花了吗?我没想到老板会这么快做出决策。
于是停下写字,给老板打了个电话,意思就是再深入了解下,不要这么急着下结论,不然几万块钱花出去了,事情没有办好,不就白花了吗?!
电话里老板说笔记本电脑还没买,我说那就好。老板说,是应该再深入了解下。嗯,没事了。
昨天上午办完公事,跟部门领导说了下,去了一趟书店。我想买一本大学历史专业的入门课程:《史学概论》。之所以想买这本书,是因为前一阵读有关明末的几本书,有些想法。
越看书越发现自己缺乏正确的思考方法——当然是针对如何学习历史。然后我查了些资料,感觉自己有必要学习一下历史专业的有关必修课,掌握一点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然总是杂乱无章的瞎看,没有什么效果。
但是西单书店,王府井书店,我跑了两个地方,居然没找到这本教科书。看来,术业有专攻,教科书不是这两个书店的菜呀。
下班路上,又看到了那辆金杯车。开车的还是那个胖胖的中年人,车里依然坐满了身穿制服的警卫。他们开着车,沿着通马路慢慢溜达,见到路边有违规安放的广告牌,就停下处理。
这个现象,在国内很常见(最起码北京很常见)。他们通常笑眯眯的,也不会真的把那些广告牌没收。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远远的先“敲锣”,让那些违规者在他们赶到跟前之前,自觉的把广告牌收起来。这样大家相安无事,既不得罪人,又看似解决了问题。
一下子就让我想起前不久看明末历史里面的一件事。左良玉就像张献忠的克星,每战必克,追的张献忠没处躲没处藏的,眼看张献忠小命难保。
此时张献忠派一个人找到左良玉说,将军您不太明智呀。我们大王(张献忠)活着,您就有事情做,才能显出来您的作用,要是您真的把大王弄死了,我们这边彻底完蛋了,您也就没啥用了,小心上边要了您的命。
这左良玉一听,哎呦,说得有理呀。于是,不再那么卖力的追剿,张献忠趁机跑掉了。
事情分几方面说。我经常经过那条路,说实在的,小贩们虽然不那么正规,但是也确实没有占道经营,不过就是把“收废品”的经营内容,用了比较醒目的方式,尽量让别人看到而已。又不是什么重要道路(城乡结合部),谈不到什么美化或者污染街道,不如听之任之。
另一方面,既然行政上认为应该整顿,那就要雷厉风行,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其实也下点雨),让那些直接负责的人,也就是坐着金杯车巡视的那一群人,应该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该没收没收,该处罚处罚,让违法者不再打游击,一次行动,长期见效。但是他们仅仅采用了“温柔”执法方式,并不会取到什么作用。
第三点,有关部门知道不?我相信知道。不但知道他们派出去的执法人员行为很温柔,也知道效果很不好,或者说基本上没有效果。但是,为什么还要这么安排?我想,估计跟保就业有一定的关系。太高的失业率,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那是绝不能出现的情况。于是,这种猫鼠游戏,就一次又一次的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