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提升策略

摘要:介绍了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描述了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从购买方(工程公司)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核电  设备  质量  管理  分析  对策

自2005年12月15日,岭澳二期核电工程全面开工以来,我国核电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家核电建设的方针从“适度发展核电”调整为“积极发展核电”,红沿河、宁德、阳江、方家山、福清等核电项目相继开工。

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量设备,如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常规岛主设备(汽轮发电机组)、控制系统(DCS)、变压器、水泵、阀门、管道、电缆等。这些设备制造的技术和管理要求都非常高,难度相当大。以前,在大亚湾、岭澳一期等核电站的建设中,相当多的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现在,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在国家的要求下,各核电项目设备国产化比例持续、大幅提高,核电装备制造业进入黄金时代。

面对如此之好的形势,国内企业大举进军核电设备制造市场,其中包括了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及民营企业、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基本囊括了具有国内最高制造及管理水平的设备制造企业。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核电设备制造的实践,各相关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凡事”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企业核安全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人员、设备的专业化和工艺的标准化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管理的精细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各设备制造企业在管理上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核电设备制造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低级的人因质量事件频发

各设备制造企业在核电设备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较多的不符合项。但让人很难接受的是,这些不符合项中存在着大量的低级人因错误导致的不符合项,很多不符合项完全不应该发生。如部件在起吊过程中跌落,购买原材料时使用错误的技术规范,未经购买方同意擅自变更产品结构,等等。

这些不符合项的发生,不仅对设备制造进度造成重大影响,还对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让购买方的信心发生动摇。



1.2  质量管理粗放,管理体系整体水平低下,提高不快

很多设备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企业运作模式,搭建了基本成型的质量管理框架。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水平低下,企业管理粗放、毛糙,企业领导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质量上虽然存在一些小问题,但大的方面应该没问题了”,事实上具有明显的“小富即安、60分万岁”的特点,质量管理整体水平提高不快,甚至停滞不前、缓慢劣化,完全不能满足核电设备制造对质量管理体系高水平的要求。



1.3  质量管理体系的“两张皮”现象明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内开始大规模推广,各设备制造企业基本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质量管理程序文件体系,对质量相关工作的主要过程进行了规定。

但在很多企业,虽然程序体系已建立,但程序文件形同虚设,各项规定未得到严格的执行,通俗地说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程序文件毫无严肃性可言,存在明显的“两张皮”现象。这类企业中,人治现象明显,流程不清,管理混乱,企业领导人忙于救火,质量事件频发。



1.4  习惯性违章现象普遍、长期存在,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中,习惯性违章现象或多或少都有所存在,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老”企业,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恶劣。主要表现为管理层违章指挥,不遵规定随意指令;执行层有章不循,按经验工作,随意走捷径等等。由于习惯的顽固性,这些行为在企业长期存在,各级人员久而久之也就熟视无睹,不知道是问题,不认为是问题,习惯性违章行为一直得不到纠正。

即使在企业开始制造核电设备后,这些行为也仍然存在,常常导致让人不能理解、“大跌眼镜”的质量事件发生,对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1.5  不重视根本原因分析和经验反馈,质量问题重复发生

在不符合项、质量事件发生后,很多企业忙于就事论事地纠正,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生的缺陷。但对根本原因分析不重视,未能挖掘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满足于将事件对付过去再说。也不重视经验反馈,未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因此,不符合项、质量事件重复发生,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对设备制造的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2  原因分析

通过对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访谈、观察,我们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发展的阶段

通常,企业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基本级(发展靠个人能力,无组织体系,成功难以重复)、重复级(基本管理,有组织体系,可重复的成功)、确定级(标准化,文档化,发展结果可控)、管理级(管理量化、精细化,管理过程量化,以作业为单位的成本核算、工时定额,集约化管理)、优化级(自我优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主动创新并积极应用,主动自我优化)。

比对各级特点可基本判断,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大部分还处于“重复级”,少量处于基本级和确定级,与国外同类企业(大部分处于确定级和管理级)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业化历史的原因,也有计划经济发展史的原因等等,这一现状基本上决定了国内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可能太高。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2.2  企业发展的重心和特点

核电设备尤其是百万千瓦及以上核岛设备,制造技术难度相当大,很多设备制造基本上达到了目前世界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设备加工能力的极限。同时,RCC-M标准的使用对很多制造厂也是难题,毕竟RCC-M标准对很多制造厂来说是个新标准,制造厂普遍存在对标准不熟悉的问题。因此,很多企业当前的工作重心是怎样突破技术难关,提高工艺成熟度,提高成品率,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企业面临的是生存(赚与亏)的问题,而不是活得好不好(赚多少)的问题。因此,基于商业公司效益第一的特点,领导的精力、关注点都向技术倾斜,对质量管理的关注度不可避免地有所下降。



2.3  产品特点

通常来说,电气、仪控类设备(如变压器、开关、电缆等)制造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项较少,出现的质量问题较少。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具有产品、工艺标准化程度高,工艺、技术成熟,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好等特点。相比之下,机械类设备(如容器、锻件等)制造企业面临着非标产品多,工艺、技术不成熟,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差等管理上的难题,在质量管理上需要克服的问题很多,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跨跃性的提高。


2.4  专业化程度

在核电市场大规模扩大以后,很多企业进行了专业化生产,或者是全厂只制造核电设备,或者是成立了专门的核电车间、分厂。核电设备制造的管理要求与民用设备有很大的不同,典型的例子是对不符合项的处理。用有些企业的话来说就是,民用产品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想怎么补就怎么补,基本没人管。但核电产品就不行,有国家核安全局、业主、工程公司多方监管,必须按程序、按规范进行,要求更严格,处理时间也长得多。实践证明,专业化生产对提高设备制造的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总体来说,全专业化的企业质量管理最好,其次是有专门核电车间的企业,最差的是混合作业的企业。


2.5  规划不足

近年来,核电项目大量开工建设,对核电设备的需求激增。相当多的企业对这种形势没有做好科学的预估和充分的准备,突出表现在人员贮备不足,关键设备不足。在生产中,人员和设备成为了制约设备制造的瓶颈。关键操作岗位人员缺乏,如数控机床主机工、技能合格的核级焊工等存在明显缺口,不得不招聘没有核电经验的新员工或调用负责其他产品的员工,结果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不符合项频繁发生。关键设备不足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操作工人长期加班加点,不能正常休息;设备长期、高负荷工作,正常的周期性维修不能进行,设备状况下降;不得不频繁进行工序变更,打乱了企业整体的正常工作节奏。


2.6  上市影响

现在,相当多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均实现了股票上市。上市固然对优化公司管理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好处,但对部分公司尤其是刚上市不久的公司造成了巨大的业绩持续增长的压力,这也给设备制造质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还相当大。如在有些企业,股份公司或集团公司给下属的事业部、子公司下达了不尽合理的产值、利润指标,并与员工收入直接挂钩。而由于市场的原因(如景气周期、金融危机等),有些指标很难完成,这就直接导致员工收入下降,对员工尤其是受影响最大的基层员工的士气造成剧烈冲击,对设备制造质量带来很大风险。


2.7  人员素质

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员工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尤其在年龄偏大的员工中。在很多关键岗位,如核级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很多人员的文化程度都是初中、技校水平。除少部分人员表现优秀外,大部分表现出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工艺、新技术较慢的特点。他们大多是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下成长起来,接受的正规培训较少,喜欢凭多年的经验工作,本能地对学习、查看文件化的程序、规范、工艺有抵触心理。因此,这些人员的工作常常会有不符合文件规定的情况发生,给质量带来很大的隐患。

另外,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大多属于强周期性行业,企业的效益与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因此,在企业效益处于下滑期时,高素质人员就会有明显的流失现象。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区域,这种现象越是明显,有时会非常严重。因此,如果这些企业在此时接到核电设备制造合同,人员素质的制约将是设备质量提高的明显瓶颈。


2.8  劳务关系

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中,很多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聘用了大量的劳务工。即劳务工先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合同,再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到制造企业工作。在部分企业,劳务工在关键岗位普遍存在,如核级设备焊接、数控机床操作、无损探伤等。劳务工从事的工作与同岗位的正式工完全一样,但收入水平却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别,劳务工的收入通常只有正式工一半甚至更少的水平。从实践来看,当劳务工在企业中是少数群体时,其心态就不会平和,就会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不细致、责任心不强、危机感不强的特点。劳务工的流动性也很大,普遍抱着学两年后跳槽的心态。他们在工作中常常表现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工作比较毛糙,对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


2.9  收入水平

在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之后,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平均收入水平与金融、电子、石化、电力等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制造企业通常很难吸引到国家最优秀大学的毕业生,引进学生的学历含金量相对较低,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较低的收入水平在降低员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员工士气、工作积极性等精神层面也有明显负面影响,对设备制造质量非常不利。

同时,我国东西部同类企业的收入水平也有明显差别,东部企业往往要比西部企业要高,造成部分西部企业的高素质人才流失。这种情况对西部制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2.10  质量人员数量

实事求是地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备制造企业的质量人员数量占企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要高。在很多国际先进企业中,除了无损探伤、理化检验等必须具有特殊技能的质量检验人员以外,机加检验、焊接检验等普通检验人员已很少,出于强烈的责任心及较高的工作水平等原因,机加、焊接等人员自己即能把好质量关,保证产品质量。但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中,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自觉性和责任心还不能让人满意,独立的质量检验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在有些企业,由于领导对核电设备制造管理的特殊要求不理解等原因,存在质量检验人员超负荷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对设备制造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基于与以上类似的原因,质量保证人员的数量也与核电设备制造的要求不适应,质量保证人员除了进行基本的质量体系维护工作外,没有太多的余力进行质量管理改进、提高工作,客观上导致质量体系运作水平不高,并最终影响实体质量。


2.11  质量保证人员的工作水平

国内企业中较大规模出现比较专职的质保人员的历史并不长,基本上是在ISO9000在国内大规模推广之后。长期以来,质保工作在设备制造企业中得不到重视,质保人员的数量、收入水平和素质得不到保证,在有些企业甚至有“能力不行就去干质保”的奇谈怪论。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设备制造企业尤其是没有核电设备制造经历的企业,质保人员的专业素养整体水平很低,不能适应核质保的要求,影响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2.12  内部改进

从近年来的状况来看,国内很多设备制造企业在进行了ISO9000标准认证后,内部管理提升明显,质量管理上了一个台阶。部分企业进入核电市场后,在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督下,在核电工程公司、业主的严格要求下,很多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在精细化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质量管理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不得不说,很多企业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内部改进的动力很不足。在前面所说的上了台阶后,质量管理的提升基本停止或者很慢,呈水平或斜率很小的直线。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不能满足核电设备制造的要求,并且在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的改观。


2.13  装备水平

在进入核电市场后,相当多的企业大规模更新了加工装备,针对核电设备制造的要求,添置了大量加工能力、加工精度、控制水平都是国际一流的锻造、机加、焊接等装备。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等企业的核岛主设备制造装备加工能力(不必然等于装备水平)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但我们也必须正视的是,这些企业购买的大型装备中,也有相当数量是国产装备。不得不承认,国产装备尤其是数控精加工装备,在精度的稳定性、长时间运转的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装备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装备水平的不高,对设备制造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2.14  国内整体质量氛围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起食品、汽车、电脑等典型质量相关事件来看,国内整体对不良产品质量的容忍度相对较高。如因同样或类似质量问题在国外立即召回的食品、汽车、电脑,国内有的就没有召回。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内整体的质量意识不高,人们对高质量产品的需要相比不太强烈,在权衡质量与价格方面,更向价格倾斜。这种情况也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国家重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企业重视产值(常常可与进度划等号)的增长。

这种整体环境,不可避免地对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企业各级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有很大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时刻存在,且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观。


2.15  外部监督

近年来,国内核电项目是爆发式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国家监管力量、工程公司的监管力量却没有实现应有的同步增长。比如,各工程公司对设备制造企业质保监查的覆盖面是越来越小,即被监查企业的比例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是越来越小。

从工程实践来看,某些小企业和领域,也会发生影响重大的质量事件,而这些企业和领域恰恰是容易被监督力量所忽视的。


2.16  文化特点

中庸之道(特定时刻也可以说是圆滑)是中华儒家文化的重要特点,而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容易导致极端。也许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中变通、走捷径的行为要更多,而在西方先进企业,按规矩办事的要求得到了自觉地、更严格地执行。当然,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提高、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中华文化也会在坚持优点的同时,吸收更多有益的元素,走向多元化,并逐步对企业文化产生有利的影响。


3  购买方的对策

从以上原因分析可看出,导致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在特定的企业,起主导作用的往往只是特定的几个方面,其他方面的影响所占权重往往很小。因此,为了推进设备制造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国家管理部门、工程公司、业主公司、制造企业自身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文仅针对核电项目总承包工程公司(购买方)提出几点对策。

购买方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工作方法,有点有面,既采取适用于所有企业的通用方法,又针对某类甚至某个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效果最大化。


3.1  大力发展战略供应商,推进设备制造企业的专业化生产

在核电项目大规模上马后,相当多的企业积极进行了专业化生产的推进。大量事实证明,专业化生产对避免管理混乱、简化企业管理、贯彻合同特殊要求、提高人员质量意识、提高工作的标准化、提高一线人员工作熟练度、最终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且专业化程度越高,优势越明显。

因此,工程公司在国家法律法规、采购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有意识地推进战略采购,将单项设备供应商的数量减少到合理水平,让订单相对集中,以保证制造企业在有足够合同的前提下,实行必要的专业化运作。对于主设备尤其是核岛主设备,应推动制造企业实行全厂整体专业化运作;对于其他重要设备,应推动制造企业实行部分专业化运作,成立专门的核电车间(分厂);对于其他的设备,应推动制造企业实行定人、定装备的运作,减少相关人员的流动性。


3.2  在保持必要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的协作

通过多年与设备制造厂的合作可看出,相当多的制造厂质量管理水平较低,与国际先进企业有着很大的差距,与工程公司也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制造厂在进入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后,也在努力地适应核电行业的要求,努力地进行质量管理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局限性,这些企业仅凭自身的能力、资源,很难快速地提高。

因此,工程公司如果能进行与企业全方位的合作,在工艺、规划、培训、流程等各方面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分享,必将有力地消除制造企业中影响质量的不利因素,促进制造企业运作水平的尽快提高。


3.3  集体发力,多层次推动设备制造企业提高质量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强调领导的作用。同样,在敦促制造厂加强质量管理方面,工程公司各层次领导的作用将是决定性的。

基层人员需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做好工作的同时,向各级领导及时提供关键、有用的信息,供领导决策、参考。各级领导也需通过自己的言行,适当地表达对质量的重视,推动制造企业转变机制,加大投入,根本性地为提高企业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3.4  认识传统质保工作方法的不足,全方位关注企业管理

质量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专业深度、专业技巧等方面已日益加强。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质量管理由于其固有特点,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供应商的质保管理,核心是以HAF003和ISO9001为依据进行质保监督监查;对供应商的质控管理,核心是对制造过程质量见证点的管理。可以说,如果世界质量管理研究、实践上没有大的突破,目前的局面将不会有跨跃性的改变。质量管理的局限性决定了质量人员在面对前述16条根本原因的大多数时候,常常是束手无策,仅凭传统方法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因此,质量管理人员应开阔视野,敢于打破原有工作模式的条条框框,敢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逐步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以不断地适应核电项目发展的新阶段。


3.5  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研究,包容其管理方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核电站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一个完整的核电站涉及的设备制造企业达数百家。但这数百家企业中,对工程进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设备制造企业也仅有二、三十家。从多年的质量管理实践来看,希望通过标准化的方法推动各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向同质化发展,即不现实,效果也不好。

每个企业尤其是有多年历史的大型国企,都已形成了有自身特点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如在有的企业,质量靠人盯人地盯出来,看似理念落后,实际在小批量、长周期大型设备制造时,能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有力地减少了因人的违章、失误导致的质量事件的发生。

因此,工程公司质量管理人员应深入地研究重点企业的管理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客观地评价企业独特的做法,规避质量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的教条主义、保守主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制造企业提高质量管理。


3.6  清醒认识国内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可以说,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整体上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而导致低水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因此,指望秋风扫落叶式地大面积、且一锤定音式地快速提高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短时间内系统性地解决质量管理问题,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做到。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长期进行艰苦、细致工作的思想准备。也许经过5-10年的时间,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4  结束语

通过几年来核电设备制造的实践,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是处于逐步提高的上升趋势,这是各方努力的结果,也给质量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希望。可以相信,我国各制造企业通过扎实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必将逐步减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质量管理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QR Code
微信扫一扫,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武汉格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科技园西路6号103孵化器
电话:155-2731-8020 座机:027-59821821
邮件:tanzw@gofarlic.com
Copyright © 2023 Gofarsoft Co.,Ltd. 保留所有权利
遇到许可问题?该如何解决!?
评估许可证实际采购量? 
不清楚软件许可证使用数据? 
收到软件厂商律师函!?  
想要少购买点许可证,节省费用? 
收到软件厂商侵权通告!?  
有正版license,但许可证不够用,需要新购? 
联系方式 155-2731-8020
预留信息,一起解决您的问题
* 姓名:
* 手机:

* 公司名称:

姓名不为空

手机不正确

公司不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