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人并非天线设计专业研究生,对该专业所知知识不甚了了,斗胆写一篇专栏以记录本次实验报告的过程。
该天线采用的基板为Rogers RO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约为3.55,损耗正切值约为0.0027。其外形如下图所示:
图1 U型槽矩形微带贴片天线
其中,通过调整a、b、c、PL、PW的长度,即可控制该天线的谐振频率,PL控制了天线的高频谐振点,b、c引入了额外的电长度,对应着天线的低频谐振点[1]。不过论文[1]虽然给出了天线谐振点和贴片长度与开槽长度的理论近似计算公式,但是实际计算仿真验证后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本人认为至少理论应该是对的。当然,在实际仿真过程中,这五个参数以及GND大小均对天线的性能造成影响,具体可自行仿真分析。
馈电方式采用SMA探针馈电,馈电位置在正中心,馈电位置的改变同样会引起天线参数性能的变化。加载寄生贴片以展宽频带后其外形如下图所示:
图2 加载寄生贴片后的U型槽矩形微带贴片天线
寄生贴片和U型槽贴片之间的介质层仍为Rogers 4003,此处寄生贴片为正方形,其边长也会影响天线性能。下图给出了阵列天线图:
图3a 阵列天线图(显示寄生贴片)
图3b 阵列天线图(隐藏寄生贴片)
该阵列天线为垂直1*4天线阵列,其天线单元即为图2所示,其排列方式为+-+-(图3b)。该阵列天线采用1分4的T型功分器馈电,可见不同天线单元对应的枝节长度不同,这是为了引入180°相位偏移(此处半波长计算要引入基板的影响)。阵列单元之间的距离可自行设定(也许应该略大于中心频率半波长或者更大?),不过此处由于半波长相位偏移和阻抗变换器的存在,导致图3b中功分馈电网络性能不是很好,还可以再优化一下。
下图为3D增益图,展示一下实验结果。
图4 3D增益图
以天线单元为例,需要控制GND厚度、Patch厚度(一般为35um或17.5um或者简化为面),基片厚度可在网上冲浪寻找到Rogers板材参数,根据参数提供的厚度来设置,馈电探针的直径可在他处查询(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设置的对不对)。
有关该天线单元的尺寸,可先通过计算得到近似尺寸,例如文献[1]中的公式,然后对天线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建议采用HFSS优化中的Optimization功能,这样就可以挂着摸鱼了。
以上是本非专业人士的分享,仅提供一种思路,不保证正确。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