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稿被客户否定,是设计师们的家常便饭,也是很多设计师觉得做设计痛苦的根源,大家通常容易抱怨客户审美,而忽略了客户需求。
² 软件设计是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出发,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功能设计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划分功能模块、确定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以及编写具体的代码,形成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案。
² 受工期限制、受能力限制等制约因素,十全十美的设计基本上是很难做到的,但如果因为赶工期而在软件设计上节省时间甚至是直接忽略这步,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在软件设计上“节省”1小时,可能会让你将来多投入成倍的项目时间;
² 越是工期紧,越需要冷静思考软件的设计,合适的设计能大大地降低项目工作量,让你后期的工作轻松很多。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
² 优秀的设计都是能满足需求的,要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
² 优秀的设计应该是软件用起来很舒服;
² 软件的UI是客户直接体验软件的地方,好的用户体验比追求新技术和追求漂亮设计更加重要,优秀的软件应该是既有外在美也有内在美的。
从开发的角度来说:
² 优秀的设计都是需求驱动的,不熟悉需求就做出来的设计是不靠谱的;
² 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当前团队能理解能实现的,太超前的设计项目团队做不出来,这个设计只能是摆设;
² 优秀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前各种限制条件,适当做出平衡,能保证达成项目的目标。
² 优秀的设计能尽量降低项目的整体工作量,让整个项目更加可控。
² 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打造的是软件“内在美”;
² 详细设计主要打造“内在美”同时也需要考虑“外在美”;
² 用户体验设计主要就是针对“外在美”的!
² 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客户与服务商的互相博弈,达到双方期望的高性价比需求。
² 设计对于分析模型应该是可跟踪的:软件的模块可能被映射到多个需求上。
² 设计结构应该尽可能的模拟实际问题。
² 设计应该表现出一致性。
² 不要把设计当成编写代码。
² 在创建设计时就应该能够评估质量。
² 评审设计以减少语义性的错误。
² 设计应该模块化,将软件逻辑地划分为元素或子系统,并包含数据、体系结构、接口和构件的清晰表示。
² 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B、发明创造的能力;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E、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² 设计师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
² 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就越强大,所以必须注重个人的修为。
² 设计的提高必须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设计师的广泛涉猎和专注是相互矛盾又统一的,前者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后者是工作的态度。好的设计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他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的领域,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让我们保持开阔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的设计带有更多的信息。
² 了解当前仿真实验的软件架构
² 学会如何将实验仪器、操作过程、实验现象转化为仿真软件进行实现
² 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根据物理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作为支撑仿真实验可靠性的惟一依据。
² 积累开发经验,根据已开发的实验,分析当前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² 对单个仪器按照功能模块划分,根据客户需求、仪器过于复杂、以及实验内容的充实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展示该仪器的详细结构图、原理图、3D图;
² 仪器的模块划分,不应该破坏仪器操作的整体性;
² 仪器的观察角度,既要符合实验的观察需要,也要能够突出仪器的美观与精细。
² 操作的灵活度是以增加编程复杂度为代价的;同时,也决定了模拟的逼真程度。
² 掌握WPF各个基本控件的功能与特性,以及仿真实验通用控件库中的控件,并学会灵活运用。
² 仪器仿真操作要体现实验操作步骤,以完成仪器调节和测量为目的。
² 仪器的界面设计与操作要富有美感,简单易用。
² 仪器操作要求满足逻辑性、严谨性、不违背物理实际。
² 实验注意事项、错误、警告、边界条件要求给出明确的提示信息,和可能导致的危险。
² 使用夸张、放大等特效,让实验现象变得明显,易于观察。
² 充分发挥物理模型的优势,让实验现象精确、真实。
² 将实验现象抽象化,对于实际实验中难以得到的理想情况,通过仿真模拟得到,弥补实际实验的不足。例如,理想曲线、无误差测量、清晰明亮的光斑等等。
² 数学模型的本质是依据系统之间的相似性原理,对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从而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研究。
² 首先,对物理实验场景进行抽象化处理,忽略一些对实验本身影响的次要因素,建立实验场景模型;
² 其次,建立仪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仪器之间的物理量传递关系和物理量的相应表达公式;
² 然后,对各个仪器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将仪器的操作调节和仪器状态转化为可用于计算机计算的数学参数,并将这些数学参数与仪器传递的物理量之间将相应的方程式;
² 最后,确定各个参数的取值范围,保证在参数取值范围内得到的仿真数据结果符合物理现实。
将整个分析过程整理为实验物理模型word文档,说明各个模型建立的方法和原因,各个参量详细的推导过程,并分析根据该模型进行仿真时可能存在的误差。
² 根据实验需求文档,确定场景和仪器进行模拟时需要的图片。仪器部件状态改变时,图片切换的效果,如开关状态、旋钮图片的张数、仪器标注、刻度量程、刻度精度等。与美工人员确定图片颜色、张数、大小等。
² 与美工确认各个仪器的观察角度是否合理,视图是否美观、易操作,视图是否规矩工整,各个模块之间是否协调。
² 根据实验内容中的考察点范围,设计各个考察点的样式。
² 根据仿真模型,给出各个考察点的取值方法或者判断依据。
² 对于客户提供的标准报告,应该尽量覆盖标准报告中所有考察点,对于无法仿真中无法考察的内容需要与客户沟通说明。
² 配合美工人员,解答3D模型中建模遇到的问题;确认和检查出图结果是否符合出图需求。
² 配合编程人员,将模型公式转化为计算机代码和相应的算法。
² 配合测试人员,制作实验仪器、操作、内容的测试覆盖范围,以及验证实验评判结果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