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和设计魅力品质,CAE的本来思想
For more information, go to seminar 日程:2009年5月12日(周二)
. http://www.dschina-eletter.com/2009reg/index.htm
http://www.caxhome.com/thread-124425-1-1.html
在传统的三维设计过程中,分析的主要角色是设计的后验校核和事故分析。而且,还存
在着CAE 分析工具往往面临多个系统并存的局面。多个系统并存是目前企业CAE 应用的壁
垒,这种情况下,不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培训成本也随之增加(见图1)。同时,还要将几
何界面中的CAD 数据导入到有限元界面中,在转换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有限元界面对使用者,要求其有限元的专业知识(要理解各个求解器的单元库),真正设计现场第一线的人员用不起来。同时,设计的产品是装配体,而不是单个的零件,装配的结合条件是定义
在有限元数据上的,而不是定义在设计数据上,如CAD 数据上的,装配的定义也需要专家。 此外,没有知识工程来保存作业流程,每当有设计变更的时候,因为是在CAD 系统之外做
的,使得参数化的数据失去其参数意义,回不去了,只得重新建模。这些都是传统设计中
所面临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开发品质和效率的低下。 发展与CAD 的关系(见图2)。从CAD 历史发展来看,90 年代以前大部分都是非参数化的,
;年代开始以参数化为主,到2000 之后,发展到知识工程化。与之相对应的,CAE 的发展
轨迹,从有限元FEM 到计算力学,再到CAE。在90 年代以前,设计是以形体为主,此时
的主流CAE 是独立于CAD 系统;发展到90 年代,参数化CAE 成为主流,设计数据参数
,易于进行形状优化,此时的主流CAE 开始讲究与CAD 系统界面的融合;本世纪初开 始,以CATIA V5 为代表的CAD 强调设计的智能化,不仅所有的数据都是参数化的,而且
而分析人员的CAE 即有限元分析,是品质的保障。它包括对强度以外的设计目标的CAE
详细分析;多物理现象的耦合分析;用于强度保障的多目的非线性分析等。
“因此,二者的分工是不同的,而目前国内企业CAE 应用的最大的问题是只有分析人
, 员的有限元,而没有设计人员的CAE。”何博士强调,这恰恰背离了CAE 最初提出时的理
# 念。“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能否从CAE 回到CAD,而这一点将决定产品的魅力品质,
但目前却被忽略了。”如果CAE 系统是独立于CAD 的,那么如果产生了设计变更之后,就回不到CAE 系统中了,给设计带来很大的不便。如果两个系统是集成的,那么变更后
就可以直接加载到CAE 系统中,变成用于分析的数据,而CAE 分析后的计算数据又可以回到CAD 中,进一步优化设计。因此,从CAE 回到CAD 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