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工业设计专硕:跨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拟录取成绩出了,觉得是时候给大家分享一下考研经验,也希望能给后来者一些鼓励与启发。 我考的是浙大计算机学院的工业设计工程专硕,初试总分428分,英语一80分,政治75分,工业设计工程(337)137分,专业设计6小时(503)136分。复试 89.7分,拟录取第二名。

  在大三之前我都是坚定的出国党,2020年2月底从德国交换回来时正值疫情,在宾馆隔离期间就做了个作品集去申请交互的实习了。因为出国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妈强烈要求我考研留在国内,而我总觉得她在阻碍我就多次拒绝了。后来在实习过程中我的mentor(江大的本硕)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在她的鼓励下最终我还是决定考研。所以2020年5月初,我已经认定考研是我目前最合适的出路,由爸妈逼着我考变成了我自己想考,就这样晃晃悠悠的走上了考研之路。

01    备考前要想明白的五件事  

 1 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考研时你的对手水平参差不齐,我觉得与其动不动跟别人比来比去,还不如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备考期间有意识的补足自己的短处,真的补不上,就争取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优势方面的话,比如我学东西比较快,会举一反三,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那面对改革后大家都比较陌生的337考试科目,我觉得我能够在考纲出来之后,比别人更快掌握内容。对于背诵内容也有自己的记忆方法。那劣势方面,比如我是跨考,对于arduino不了解,所以我四选三直接从一开始就放弃了arduino,直接选了数学、产品设计与开发还有设计前沿,节约了很多的学习时间(可参考性不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仔细考虑)。再比如我对于快题的产品没什么好的想法,造型也没什么感觉,我就经常跟别的同学还有老师沟通想法,缠着老师求老师帮我改造型。然后完善自己的流程,技术部分也尽可能详实,整个设计呈现完整,清晰,可读性高。总结一下就是尽可能取长补短,争取更高的分数。    

2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一开始想考的是同济大学的嗲院,报录比80:1左右,简直就是神仙打架。我记得5月初刚了解同济考研具体情况的时候看了很多知乎的经验贴,也咨询了考上的学姐,还去闲鱼买了不少相关资料。越了解越觉得自己一战就上的机会非常渺茫,再加上我考研期间还需要补一些出国交流落下的学分,压力极大,经历了好两天的失眠之后我就决定转战浙大。当时的想法就是本校考研信息获取的比较及时,也的确比同济好考,一战上岸概率大,如果还是没考上那就二战同济,就当考同济前的一个预热了。现在想来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在那样大的压力下我不能确保自己备考心态不崩,而且二战也不意味着就必上同济了。从时间和金钱两个角度,浙大都是我一战最好的选择。    

3 高要求,高产出        

  千万不要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也不要盲目自信,每一科都得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当然这里的高要求是基于自身水平提出的,大家需要在对自己进行合理审视后量体裁衣,然后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分数努力。比如我是一名跨考生,我对于工设专业课把握没那么大,政治英语感觉还行。而浙大计院初试400分以上算是比较稳的一个分数,所以我最后给自己定的目标大概就是英语政治双80分,337 120分,503 120分。   

 4 正确看待你的竞争对手        

  考研是信息战,你的任务就是pk掉身边的朋友然后拿到为数不多的那几个名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敌视跟你考一样专业的同学。可能跟我自己的个性有关,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说因为感受到同学的威胁而自己暗戳戳的学习或者是敌视、防备他们。考研期间专业课我也报了班,我觉得报班最大的意义就是班上的同学们,通过这个班我能够对于自己的实力有个很好的定位和参照,另外还可以评估自己的复习进度,获得更多的复习资料。在讨论中提升自己。所以我觉得研友是很宝贵的财富,大家也是在彼此成就。   

 5 良好的心态,正向的反馈       

考研期间我在微博或者是腿姐公众号都看见过许多别人描述自己崩溃瞬间的文字,身边也有弃考或者还没考就想二战的朋友。我觉得崩溃是正常的,我也曾感到难以支撑晚上10点多偷偷跑出学园边走边哭,背书背着背着就哽咽了。考研半年,这样的事情大概发生过三次。但总体来说,我心态都是非常平稳的。我觉得情绪强烈的波动,厌学或者是疯狂感觉自己学不完了这些情绪对于意志还有时间的消耗都是非常大的。我日常疏解的途径就是听歌。早上起来就是《骄傲的少年》,睡醒《你一定能够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晚上再来个《铿锵玫瑰》魔性操。这些是我考研后期的标配,很好的稳固了我的心态。    那总的特别想拎出来说的经验大概就是这些,另外就是政治英语以及专业课啦~

02     政治    

  首先是报班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完全不需要报班,只需跟着腿姐/徐涛。这两位老师讲的都很好,每年跟的学生也非常多。建议一开始两位老师的课都试听一下。我当时一开始听的是徐涛的,感觉徐涛的上课幽默风趣,说话也温温柔柔的,就是讲的有点慢,建议1.5倍速-2倍速食用。另外感觉徐涛的小黄书系列编的一般,很多人也是建议听徐涛的课,然后做肖老的1000题。后来又听了腿姐的课,感觉腿姐跟我是一个性格的,风风火火,有时候还会骂人(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觉得课堂有些吵闹)。但是她非常应试,她的keywords大法的确很好用,而且她每年书都出的很早,内容也很精简很应试。这时候可能有同学就会问,那肖秀荣团队呢?我个人觉得肖老团队的内容很全(细品)很好,上课老师也基本都是大学老师,但是上课风格有点死板,然后要学的内容太多了,不是很应试,需要自己去踩得分点太累了。所以试看了一堂课之后我直接放弃了。总结一下就是如果喜欢徐涛的上课风格,那就听徐的课做肖老的1000题,后期主观题押题跟肖四肖八。如果喜欢腿姐的上课风格,那就可以直接全程跟腿姐,用她的配套教材,最后主观题押题跟肖四肖八即可。    

  政治的话我全程跟着腿姐,基本上都是在ipad上学,虽然纸质版也买了,但是感觉纠错什么的还是ipad上更方便,所以除了一本很小的冲刺背诵笔记一直在用以外,其余都用的是电子版。所以如果你们也使用iPad进行考研学习的话,纸质的书只推荐腿姐很小的那本冲刺背诵笔记,其他我觉得都没必要买。电子版有的时候出的比纸质的还快(比如肖八肖四)。如果是全程纸质版的话,那请淘宝all in。我是七夕节当天买的,记得当时前男友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务实派就直接选择了腿姐政治全家桶(笑)。    

  政治真的是一门前松后紧的科目, 前期其实只是去了解考研政治一个大概的范围,里面会考哪些东西,所以大家前期可以心态上轻松一点,一天2-3小时足够了。后期才是关键,11月份开始腿姐、徐涛、肖老、米鹏等等就开始出模拟卷了。模拟卷重点就做选择题即可。这些模拟卷选择题考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今年政治出题的方向,请积极回顾知识点并牢记。等后续12月份肖四出来了就开始疯狂记忆主观题内容。临考前20天政治每日花费的时间相当多,大约一天花4个小时。政治可以说是一门短期突击就能速成的科目。请大家搞清楚套路后合理安排时间! 

     而我政治前期大概就是一天一节腿姐的强化(2倍速),配套她的30天70分,然后错题摘到anki上记忆。政治真的不推荐自己干啃书本,还是看课效率更高。前期就是按部就班做,大概每天花2小时左右。后期肖八肖四出来了,就开始做肖八肖四的选择题,把里面的每一处都返回去看知识点进行记忆。没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背正确答案。同时网上也会有很多人比如空卡、腿姐分享助记,可以适当看看帮助记忆。最后那几天就主要是用小程序刷肖八肖四腿四米六的选择题和时政,背诵肖四主观题。主观题方面,肖大大真的永远的神!虽然我全程跟腿姐,但是主观题还是紧随肖老的步伐,然后看空卡的助记和红果研的助记,最后主观题把背的几乎一字不拉写上去了。顺便说一下,如果自己字写的还好看的不建议用那个划线的尺子,我买了之后模拟过,感觉字间距太大,字写的少就意味着踩分点可能少了!另外擦铅笔印也要花个5分钟。最后政治75,不上不下,真的是得选择题得天下,主观题拉分不太大的。希望大家把重心放在选择题得分上。

03     英语    

  英语一直以来都是我比较有优势的一门学科。大学英语3和4绩点都4.50+,四级裸考574分,六级裸考542分。但是由于我是跨考生,对于503和337的专业课不熟悉,所以我对英语的规划就是80分即可,每天给英语的时间非常有限,把重心迁移到专业课的学习上去。    我的英语全程基本没有跟老师,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6月-8月完成2001-2020年英语真题每一篇阅读的笔译精翻并详细摘录相关考研单词。第二,9月-11月完成2001-2020年考研英语真题的阅读,完形部分。第三,12月份完成新体型7选5以及大小作文的准备。每天花费时间大约是一个半小时左右。    

  我觉得自己的英语备考经历不具有普适性,为了避免大家觉得我凡尔赛,我想分享一下我认为的比较合适的考研英语规划。    

  单词是考研英语分数的基础。很多同学可能困扰于选择app进行背诵还是选择纸质版,我个人认为app背诵效率更高。这里推荐墨墨记单词和Anki(哈哈哈,又出现Anki了,Anki大法好!)。APP有一个好处就是根据记忆曲线,花最少的时间记下最多的单词。另外例如墨墨里面有各种单词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去规划背哪本,一天背几个。一开始背千万不要贪多,如果生词非常多,一天50-100都是可以接受的。正常的话一天150-200个比较合适。单词背诵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执行的事情,所以最好固定好背诵时间,形成习惯。建议大早上起来先背单词,中午睡醒先背单词,晚上睡前再看几眼。形成习惯,到后期就会做起来没心理压力,背单词就跟喝水一样流畅哦~我一开始使用的是墨墨,背诵体验是很不错,但是后来我发现里面熟悉词出现的频率太高,学习效率不行。于是我转变了背诵策略,选择只背诵我每天做的英语真题里的生词,并摘抄我觉得比较好的例句,导入Anki进行记忆。两种方法都说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单词背诵模式。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帮助你更快更好记忆的工具,如果你学不会坚持背单词,一切都白搭。    

  阅读的话如果基础好可以不看课,没什么套路,就看懂了全文把题目做出来就行。如果基础一般,强烈建议看看唐迟的阅读讲解,陈正康讲的倒也不错,就是这个男人油腻了一些。但要注意不要沉溺在视频里,老师会做不代表你会做。请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实践上!有些人做了就是做了,然后二刷三刷四刷,很有成就感。但我个人觉得阅读做两遍就差不多了,而且请只做真题。真题很宝贵,请做的时候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这道题我为什么做错?答案在原文的第几段第几行?这个单词在这里是不是熟词僻义?做完后把整篇文章吃透,该摘抄下来的单词就老老实实写在专门的一本本子上,甚至可以在试卷上写一些反思和易错点,以后回顾的时候也能第一时间知道问题在哪里。最后考试的话我阅读也是全对的,我把这个归功于整体反思的过程和单词量的积累。    

  完形的话我没有重点去攻。考研英语有得阅读得天下这样的说法。我个人觉得前人总结的还是很妙的。完形一个0.5分,个人觉得在这上面花时间性价比不高。建议老老实实刷完真题完形即可,不需要看课了。    

  翻译的话推荐唐静的课程。不过因为我前期6-8月份做了每篇阅读的精翻,这其实也是翻译的练习了。所以我本人是没有看课的。建议有时间的同学一定要做阅读精翻,这一项练习锻炼了阅读、单词、翻译三大块,事半功倍。如果时间紧迫的同学,可以看课找到一些快速提分的技巧。    七选五新题型陈正康讲的的确挺不错的,推荐大家去看看。七选五难度不高,但是一错往往不止2分。但是这个容易速成,可以11月份再开始准备。    

  写作是我个人比较擅长的部分,在这里多说几句。首先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相信网上售卖的所谓的独家模板!在现在的信息社会,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模板被卖了几份。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语料库和作文模板,并在考前默写、背诵。其次不要过度追求辞藻的华丽,想想自己的水平好嘛?不要看见一个超长的各种定语各种生僻词的句子就是好的,老师到时候一看就知道是模板了。英语作文和语文作文一样都是有风格的,比如刘晓燕老师写的范文(朴实亲切)跟张剑老师写的范文(高级、典雅)就是不一样的。你要先找到自己喜欢、适合的风格。然后结合市面上各种作文模板、语料(比如各大名师的作文模板,经济学人等外文期刊的地道表达,考研英语真题中积累的好词好句),重组形成自己的模板和语料库。作文重在平时的积累,不是突击就能取得高分的。所以希望大家平时有意识的积累好词好句,多积累一些地道的用法,避免过于中国化的表达。我备考过程中主要看的英语作文书只有一本,强烈推荐《八句话,走天下》。另外明确考场上英语作文不求出彩,只求稳定发挥。如果英语字写的不是很好看的同学,建议6-9月在进行精翻的同时还要练习一下衡水体英语字帖。

04     337工业设计工程    

  337 工业设计工程考试范围包括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调研基础、原型技术基础、设计前沿与趋势(四选三)。这一部分许多同学准备的时候是四项都准备的。但我是一开始就没有选择原型设计基础,觉得自己本科阶段没有学过相关的课程,虽然学过java但是对于编程没啥兴趣。而一起考试的同学有许多要么是计算机背景要么本科阶段有相关课程,所以我在一开始就放弃了arduino(比较冒险的做法,不具有普适性,请各位同学结合自身情况慎重考虑),把时间留给选择的那三项。    

第一个部分是设计理论方法,主要使用的书籍是Ulrich著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这本书非常干货,每一章都是考点,而且偏应用实操型,可以看作是一本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工具书了。强烈建议大家提早看这本书,因为里面的知识真的不进脑子啊!记得当时我每天认真看一章或者半章,看上去好像很懂了,看完再回过头来又发现啥也不会了。因为非常干,都是知识点,而且可能因为翻译还是什么的原因,许多名词题目啥的都非常像。所以建议详读全书至少3遍以上,最好是6月份就可以看起来了。关于网课我有在YouTube上看过一些Urlich本人的课堂教学视频,但是感觉没啥用(没必要去费老大劲搜索了),另外b站还有Mooc上有清华大学出的网课,说不上完全配套本书,但是讲的倒还不错,也挺详细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产品设计与开发》本身就已经很详细了,还举了不少的例子帮助理解,每章最后也有要点的总结。所以建议可以直接看书,真的搞不明白的某些章节再去看看有没有网课帮助理解,节约时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到了11月份,这本书我看了好像就跟没看一样,但是好在前期做了不少整理,对于全书的框架和要点(其实全都是要点,哭)也比较熟悉了,后面背起来就没那么困难了。而且推荐大家使用关键词记忆法。先记住定义、理论或事件的关键词,再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既减轻背诵压力,又符合自己的话语习惯,事半功倍。搭配默写,检验效果。我当时把每一章的流程用关键词+谐音的方法串起来,然后根据关键词再去发散里面的内容,这真的很好用,能有效避免背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况。而且去提取关键词的过程也能够很好的加深你对于这张内容的理解,有效的把书读薄。在前期对于全书细节比较了解的基础上,我考研后期把整本书编成了口诀(推荐黄暴一点的,容易记),让室友抽背我,然后我就闭着眼睛根据口诀发散内容,把每一章的流程都背熟,重点的东西也自己有意识用自己的话去讲讲,加深理解。        

  由于是第一年改革,考试题目跟我预想的不太一样,但是基于我前面做的准备,还是能洋洋洒洒写个一堆。所以大家真的要提早看此书,做到心中有数,考啥都不慌。     

第二个部分是设计调研基础,其实算是设计数学吧。    

  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性价比很高,投入时间不多,题目也不难。虽然我本科阶段没有学过概率统计,也没学过线性回归等等,但是上手还是很快的。而且浙大考题并不是非常应试的要你去解数学题,咱们要明确改革的初衷,其实关键就是在于数学在设计检验中的应用。比如考试当中就没有要求你算出t值到底是多少,而是给一个应用的场景,要你写出相关会用到的公式,明确使用哪种t检验等等之类的思路。浙大考题的应用性非常高,所以大家在备考时要注意搞清楚学习的侧重点在哪里。    

第三个部分是设计前沿与趋势,虽然给了参考用书《论创新设计》,但我认为这部分其实是在综合考察设计相关知识的储备。        

  由于我是跨专业考生,对于工业设计了解不是很足。所以我在6月-7月主要是在看相关的网课和纪录片,对于工业设计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9月份开始,主要就是看机构整理的相关设计概念和设计理论。注意其中应用到的例子最好不要使用,而是自己搜集整理出一套自己的素材库,避免雷同。你不知道阅卷老师要看多少次苹果、乔布斯、盒马鲜生这些例子,为了高分,请自己平时有意识的搜集。比如看看工业设计相关的公众号,普象上的设计师专访(有时会讲到对相关设计产品的理解),或者是红点奖网站等等。个人认为素材和设计知识的积累是这一部分拿高分的关键。

  到了12月份,则应该开始模拟答题了。当时张叔给了一些方向性的题目,也教了许多答题格式上的技巧。我把张叔给的题目老老实实做了(没交给叔看,因为我做的比较慢。。。),然后买了考试试卷纸进行全真模拟。比如我固定的答题形式是怎么样的,字的大小粗细,我的案例配图画在哪里等等。这样做了五次定时训练,也相当于通过题目把自己最想用到的案例串了起来。后续就是拿着我模拟好的试卷进行背诵,对于形式和案例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虽然现在回看这一部分的备考,似乎挺轻松的。但我12月份冲刺的时候对自己是不自信的。感觉啥都没背完,啥都没整理好,焦虑也是难免的。再加上第一年改革,根本不知道题目会出成什么样。感觉自己面对的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根本不知道考的深浅和偏向。最后考试也发现我背的80%的知识点都没考,最后一题要我们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于东西方设计异同的理解也没准备到。但是没有关系,请相信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时候那些所谓“没用上”的知识就派上用场了。如果我前期没看关于工业设计史的内容,没有看那些纪录片或者设计杂谈,我可能就写不出这些内容。所以对于设计前沿与趋势这一部分,请尽早准备,多搜集案例,多看书多思考。同时也要考虑一下老师的阅卷体验,注意答题的形式,分数指不定更高吖~

05     503专业设计(6小时)    

  快题是大家最担心、最害怕、最不确定的考试科目,我也不例外。我认为这一部分是必须报班的,这个钱少花不得。    

  五六月份疫情在家,我也在网上买了个盗版黄山手绘视频,每天练个两小时就觉得很辛苦了。但是感觉也不知道练了个啥,每天画一下就自我感动了,反正那两个月挺没效率的。    

  后来去机构上手绘基础和快题,每天除了画画还是画画,睡不饱但吃挺好,痴肥了几斤,好在对于手绘有了一丢丢掌握。我是属于画的慢,想的还多,又比较懒的。经常是画一下就要跟同学聊个天,还没到饭点我已经溜出去吃饭了......一开始手绘基础学习时,由于自己不是很会用铅笔上阴影,整体画面表现力挺弱,后来快题班用了马克笔画面就好了许多。但是当时大家追求的都是画面的视觉效果,对于快题最核心的内容反而是没有什么思考。快题班结束时,画面乍一看还挺不错的,但是当时的我还只是学会画画而已,设计思维,对于产品的思考几乎没有。比如当时我只知道快题的前期分析中有什么,但是对于其中不同板块的逻辑顺序稀里糊涂。我只知道主效果图要画几个细节图放大亮点,但是什么是亮点,放大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都没有想清楚。当时普遍的操作是,找个摄像头、镜头的部分放大一下,排水口排气口出声口放大一下,但是这些真的值得放大吗?老师想看的真的是这些东西吗?我当时啥也没想,觉得老师教了啥我就完成啥,而且完成的似乎挺不错的。到了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我对于快题还停留在无知的自信中。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后怕。    

  后来我国庆期间阴差阳错报了远川绘,跟着张叔学了一整套设计流程,上完国庆班我的感想用德语说就是Ach so!原来如此!    记得当时我坐在离张叔最近的那张桌子上,但是交不上作业。因为叔教的知识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东西,而我也不是一张白纸了。我是一个喜欢把所有东西模式化的人,觉得这样复用率高,节省时间。已经10月份了,当时的我要做的却是清空之前总结的快题模式,真的挺崩溃的。那段时间想了很多,也跟张叔、小熊老师沟通了好几次。每天就坐在位置上想想想,画画画,动作看着的确非常慢。等国庆班结束时大多数人都有了五六套方案,而我完整的只出了两套,还有一套只画了前期。但是那时候我倒是不慌了,因为我差不多吸收了张叔教的内容,对于快题也总结了一套新的模式。也从国庆班其他同学那里交流得到了不少新颖、有价值的快题思路和想法,从叔那里嫖了不少造型。    

  带着沉甸甸的知识回到杭州,本以为还会有个考前冲刺班加强一下,结果发现远川只有秋季班!而我知道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强烈推荐大家去报秋季班,性价比太高了!我浙大秋季班加不进去,也没冲刺班上。我只能厚着脸皮去找小熊老师和张叔帮我改方案,后期三四套方案(大概一个星期出一套)都是老师们帮着我出的,salute!竟然就这样一路白嫖到了考前,请大家不要学我,毕竟很考验脸皮的厚度,抓紧报秋季班吧。考前张叔又无偿分享了临考规划、论述题写法等等,我都老老实实照做了。效果很显著,最后快题137嘿嘿。    

  另外讲点关于快题我自己总结的一些感悟吧。        

  1. 建议总结出1-2套适合自己的快题板式,包括标题风格、每一个板块的位置、大标题小标题的字体大小和风格。这样复用性高,画面效果也好,多次使用后考试画起来就非常轻松。      
  2.  色彩搭配还是讲究一些吧。尽量选择不要太大众的色号和色彩搭配,同时尽量不要出现大红大绿大紫(直接把阅卷老师送走)。在7-8月份就可以自己摸索出自己喜欢、惯用的色号(比如我就很喜欢法卡勒3代的304-308的蓝色,用的人比较少),对色彩感觉不是很好的请不要临场发挥,效果可能过于惊艳。还是那句话,考场上不求出彩,求稳第一。
  3.  造型最好自己改,自己改不好求张叔帮着改!别傻乎乎上普象找好就直接照着画,别把浙大老师当傻子嗷!      
  4.  考前必须进行快题6小时模拟!别找借口,什么来不及复习其他科目了,什么画不完了,快题可是150分哦。我当时在寝室模拟了4次快题6小时。因为我出方案画方案都非常慢,一套就要想好久。所以前两次模拟我很不自信,都是分3小时3小时模拟的。后面两次是完完整整6小时画下来的。另外建议搞点什么惩罚机制。我每次模拟都让我室友从我这里挑一样他们喜欢的东西,如果我画不完东西就归他们。在失去一盆花和一个蓝牙音响后,模拟果然快了不少......        
  5. 对于第三张技术一定要仔细推敲,后期多查查专利、论文、新兴技术,最后最好放上设计迭代的内容和思考(想想为什么337要考设计数学),整体方案一定要有头有尾、逻辑严密、有点创意,如果这些都满足了,画面甚至都是次要的东西。     大致要讲的就是这些了。许多人都说考研苦考研累,但我不觉得。考研,让我学会如何多线程处理问题,如何应对焦虑情绪,如何抵制诱惑。考上了研前方也不是一片坦途,前方的路只会更苦更累。所以不管有没有考上,经历这个过程,都是有所收获的。最后送给大家几句当时激励了我的话。

QR Code
微信扫一扫,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武汉格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科技园西路6号103孵化器
电话:155-2731-8020 座机:027-59821821
邮件:tanzw@gofarlic.com
Copyright © 2023 Gofarsoft Co.,Ltd. 保留所有权利
遇到许可问题?该如何解决!?
评估许可证实际采购量? 
不清楚软件许可证使用数据? 
收到软件厂商律师函!?  
想要少购买点许可证,节省费用? 
收到软件厂商侵权通告!?  
有正版license,但许可证不够用,需要新购? 
联系方式 155-2731-8020
预留信息,一起解决您的问题
* 姓名:
* 手机:

* 公司名称:

姓名不为空

手机不正确

公司不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