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class[UTF8]{article}
\usepackage{ctex}
\usepackage[a4paper, total={6in, 9in}]{geometry}
%这个指令是用来调整页面的大小与页边距
\usepackage{graphicx} %插入图片的宏包
\usepackage{float} %设置图片浮动位置的宏包
\usepackage{subfigure} %插入多图时用子图显示的宏包
\usepackage{hyperref}%在LaTeX中实现跳转通常依赖于hyperref包
\hypersetup{hidelinks} %隐藏超链接的蓝框
\usepackage{leftidx} %实现设置上标
\usepackage{fontspec}%用来是实现字体的设置
\usepackage{amsmath}
\setmainfont{Times New Roman}%这个命令相当于把全文的主要字体修改了
\title{一个关于辽大测控专业的介绍}
\date{2023年9月}
\author{20测控Y鼠鼠 LNU-CASIA}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large \kaishu
欢迎大家来到辽宁大学物理学院,相信你已经在这里或者即将开始自己人生中的崭新旅程,
这个介绍将从一名大四推免生的视角来介绍辽宁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希望这个介绍能对你有帮助。
由于本人各方面能力有限,介绍不可能面面俱到,
另外本文是本人第一次使用 \LaTeX 排版,文中可能会出现错误,请见谅。
如果你对测控专业学习或者这篇文章有疑惑,欢迎联系我。
这是我的邮箱yshlnu2022@126.com来信请表明你的身份。由于本人日常时间与精力有限,回复不及时也请见谅。文中会涉及到一些拓展资料,点击$^{[*]}$即可跳转访问,也可以点击文末链接访问。%\\只进行换行不进行缩进
\large \songti
\section{ \raggedright 测控专业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仪器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研究物质世界中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实现途径,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获取对象状态、属性及变化信息,并将其转换处理成易于表达和利用的形式,涉及计量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学、机械学、电学、光学、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多学科知识,多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特点明显。 %这一段引用自百度百科
这一段是来自百度百科的介绍,我相信很多人看完这个介绍应该是没什么感触的。最多是感慨一下这个专业要学习的东西好多,数学、物理之类的课程一个也逃不掉。
其实在测控专业的实际教学与研究中,大概分为三个方向,即光学、机械和电控。光学方向的主要是一些光学精密仪器、光电材料,机械方向更偏向于精密机械或者仪表结构的设计。比如:仪器仪表、医疗器械之类,电控方向研究的东西就更为广泛。比如:控制技术、检测技术、智能技术都属于这一类的范畴。这个方向也是近些年高考报考非常热门的方向。看完以上的介绍,我要抛出一个你可能已经听过的观点——测控专业是一个万金油专业,当然这句话可能还有一半,就是在测控专业的学习中广而不精。我对后面这半句不完全认同,而且也确实不太符合辽大测控专业的情况。对此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begin{figure}[H] %H为当前位置
\centering %图片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0.7\textwidth]{测控光机电} %插入图片,[]中设置图片大小,{}中是图片文件名
%\caption{Main name 2} %最终文档中希望显示的图片标题
%\label{Fig.main2} %用于文内引用的标签
\end{figure}
首先,本科教育本来就是通识性教育,能通过本科上这几年学就直接转化生产力的情况不多。其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本科生4年之后以一个什么状态离开校园几乎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规划与努力。最后,辽宁大学测控专业虽然起源于物理学中光学,却在不断的发展中转向了电控方向。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是以电控为主的(整体上看我们应该是属于EE方向,Electronic Engineering),会非常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并没有那么不精。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专业内与行业内的相关信息,推荐你观看B站up主取景框看世界的相关视频\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B4y1t7A9/?spm\_id\_from=333.999.0.0}{$^{[1]}$}。视频中的相关内容会给你更多更全面的视角。
\section{ \raggedright 课程介绍}
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根据我个人的总结,主要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思政课程这几个大类。每个大类都代表着学生应该通过这一类课程的学习来培养一些能力。这个部分中我会先简短地介绍一下大学里面的学分制度,随后会分大类介绍相关课程,每个大类中会挑选出一些有意思或者有代表性的课程来进行介绍。课程介绍的内容多数是我个人的见解,至于这些课程对你来说具体怎么样,那要你亲自去体会了。
\subsection{\raggedright 学分制度介绍}
学分在大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关系到毕业、评优等方方面面。学分往往与一个课程的学时有关,理论上一个课程的授课时间越长,她的学分也就越多,也就越重要。比如说非常重要的高等数学课程上下两册就占了11个学分,而大家比较喜欢上的体育课,四个学期加在一起才只有4学分。
关于学分与毕业的关系,我就不过多介绍。因为教务老师应该会指导大家选课并多次提醒相关事宜,总之就是毕业要修够一定的学分。我要介绍的是学分在计算加权成绩中的影响。前面提到了学分越高的课程也就越重要,这个重要就体现在通过学分进行加权。学分就是计算加权成绩中的权重(Weight)。下面我给出加权成绩的计算公示,再通过一个例子来让你理解。
\vspace{12 pt}
\begin{center}
\huge${S_{w}=\frac{S_{i}\times W{i}}{\sum W_{i}}}$ \large \songti\quad(i=1 2 ... n)\vspace{12 pt}
\large \songti
$S_{w}$:加权成绩
$S_{i}$:第i个课程的成绩
$W_{i}$:第i个课程的学分 \vspace{12 pt}
下面我们以大马和鼠鼠两名同学的成绩为例来用一下上述公式。
\begin{table}[!ht]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c|c|}
\hline
~ & 高等数学(上) & 大学英语(一) & 体育 \\ \hline
大马 & 90 & 95 & 95 \\ \hline
鼠鼠 & 100 & 90 & 70 \\ \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end{center}
\begin{table}[!ht]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c|c|}
\hline
科目 & 高等数学(上) & 大学英语(一) & 体育 \\ \hline
学分 & 5 & 4 & 1 \\ \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大马同学在大学英语与体育上的表现都优于鼠鼠。在体育上更是赢鼠鼠太多了。实际上我们套用上面的公式能够得到大马的加权成绩为$$\frac{90\times5+95\times4+95\times1}{5+4+1}=92.5$$鼠鼠的加权成绩为$$\frac{100\times5+90\times4+70\times1}{5+4+1}=93$$
由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到。本来在英语和体育上力压鼠鼠的大马输在鼠鼠100分的数学上。这个学科的学分最多,鼠鼠也考得很好。这也就说明了学分多的课程要更加认真的对待。但是也不要忽视别的课程,如果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最好的方法就是别暴露短板。
\subsection{\raggedright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在整个课程学习体系中打基础、做铺垫的课程。所以学好这类课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更加顺利地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这类课程应该不用我来强调它的重要性,像高等数学这样的课程要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就是要多练、多下功夫。下面我会就你相对不太熟悉的工程数学与C语言、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进行介绍。
\begin{table}[!h]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c|c|}
\hline
课程 & 学分 & 课程 & 学分 \\ \hline
高等数学A(一) & 5 & 工程数学(二) & 3 \\ \hline
高等数学A(二) & 6 & C语言 & 3 \\ \hline
普通物理A(上) & 4 &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 2.5 \\ \hline
普通物理A(下) & 4 & 大学英语(三) & 2 \\ \hline
大学英语(一) & 4 & 大学英语(四) & 2 \\ \hline
大学英语(二) & 4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hline
工程数学(一) & 3 & &\\ \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subsubsection*{\raggedright \large 工程数学} %给三级标题变大
在工程数学的课程中,你会接触到线性代数、概率论、矢量场、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物理方法等领域的知识。这些课程对于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线性代数中矩阵运算在后面的专业内容求解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学习MATLAB编程的基础。概率论会为学习误差理论打下很重要的基础;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在自动控制原理与数学信号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对于这类课程的学习,我鼓励大家不要局限于会做书后那几个习题、考试成绩理想。应该多阅读一些材料把概念搞清楚、把原理弄明白(这个地方我推荐大家多到B站等平台上看看一些比较优秀讲解视频,我个人推荐3Blue1Brown这个博主\href{https://space.bilibili.com/88461692}{$^{[2]}$},他的数理相关讲解视频很有意思也很涨见识。当然B站上类似的视频也有很多,我没法一一列举)。最好还能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上编程,做到用笔能算,用程序也能算(这个地方说明一下。其实随着学习的深入,手算处理相关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要学会使用相关计算工具)
\begin{figure}[H] %H为当前位置
\centering %图片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0.8\textwidth]{3b1b} %插入图片,[]中设置图片大小,{}中是图片文件名
\caption{该图片截自3Blue1Brown的线性代数教程} %最终文档中希望显示的图片标题
%\label{Fig.main2} %用于文内引用的标签
\end{figure}
\subsubsection*{\raggedright \large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space\&\space C语言}
这两个课程,应该有很多人认为是属于专业课程的。但是本人想了想还是给其放在了基础课程这里。我认为这两门课程在培养工科同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我们工科的同学将来绝大多数从事的职业应该是工程师。工程师的工作一定是需要仔细、认真、严谨的。在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这门课程中你不光会学习到如何准确地描述看到的物体,更会接触到很多制图的标准。比如画三视图时,不同位置线段粗细的选择;标注时怎么才能使得物体信息完整体现出来。我们就是应该在这些标准中明白,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保持严谨仔细的态度,要认识到在工程中“差一点都不行”。这应该是我们工科同学的性格底色。
\begin{figure}[htbp] %图片并列排版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45\textwidth]{工图}
\includegraphics[width=0.45\textwidth]{CAD}
\caption{手绘图(左)与AutoCAD绘图(右)}
\end{figure}
C语言课程,应该是大多数同学第一次接触编程与代码。在这个课程中应该培养好自己在编程逻辑上的直觉。在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应该会成为一个人的必备技能。虽然C语言不是最好用的,不是最强大,也不是最好学的。但是它最基础,很底层。我们要学会的不仅仅是编程与调试的技巧,更是其背后的逻辑,并应该由此形成自己的直觉。同时C语言也是在为后面要学习的单片机课程打基础。对于C语言学习,本人建议一定不要只用眼睛看,要自己上手做。自己不会写程序就先思考或者在网络上找一些相关的代码,在“抄代码”的过程中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写的。通常情况下,抄着抄着自己也就会写了。
\subsection{\raggedright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就是要通过这类课程学习到相关专业知识,并形成一定专业的壁垒,掌握一些只有我们专业会,别人完全不会或者不是很会的知识。这部分课程希望同学们能静下心来好好学。对于将来想升学的同学,好好学习这些课程就是在为未来的学习铺平道路。对于想去就业的同学来说,没准这些课程中某一些相关知识就将成为自己将来“吃饭的饭碗”。
\begin{table}[!h]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c|c|}
\hline
课程 & 学分 & 课程 & 学分 \\ \hline
数字电路 & 4 & 测控电路 & 2 \\ \hline
自动控制原理 & 4 & 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 & 2 \\ \hline
模拟电路 & 4 & 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 & 2 \\ \hline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3 & 物联网技术 & 2 \\ \hline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 3 & 仪表设计基础 & 2 \\ \hline
电路原理 & 3 & 信息光学 & 2 \\ \hline
传感器原理 & 3 & 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 & 2 \\ \hline
数字信号处理 & 2.5 & 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 & 2 \\ \hline
智能仪器 & 2 & ... &... \\ \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subsubsection*{\raggedright \large 电控类课程}
这里概括的电控类课程包括各种电路、控制理论、单片机和传感器等课程,这些课程组合在一起会让你有能力自己动手去搭建一个测控系统。正如我在文章前面提到的,测控专业分为光机电三个方向,我们学校主要偏向电控这个方向。从课程设置上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在电这个方向上开设的课程非常全面,占用了很多学时。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测控电路都是我们专业非常核心的课程。同学们在学习这类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多下功夫,认真听讲。尤其是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电路原理和模拟电路等课程非常容易挂科。这些电学课程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好的教学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来辅助你进行学习。
相比于自动化专业,我们专业开设的控制相关课程较少。只开设了自动控制理论这一门课,缺少了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控制理论等课程的教学。我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还是多学学多看看,可以结合教材或者是一些网络上比较好的教程。因为我们测控专业往控制科学方向转是一个很热门的方向,如果在本科阶段就能弥补与自动化科班生差距,那必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begin{figure}[htbp] %图片并列排版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4\textwidth]{DR_CAN}
\includegraphics[width=0.4\textwidth]{控制之美}
\caption{DR\_CAN课程视频封面(左),《控制之美》封面(右)}
\end{figure}
关于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我向大家推荐B站的up主DR\_CAN \href{https://space.bilibili.com/230105574}{$^{[3]}$},他的课程视频体系很健全,不仅仅会介绍控制理论的相关内容,相关的数理基础也会进行介绍。他的课程也会配合MATLAB与Simulink进行计算与仿真,真正能做到让受众学得会、弄得清。非常适合新手入门或者用来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温习和升华。他也将他的课程教案写了书。《控制之美》已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第一卷我仔细地读过,是一本很适合新手入门的控制理论学习资料。
\subsubsection*{\raggedright \large 其余专业课程}
专业类课程除去电控类课程之后,还有个别课程是涉及到光学和机械学科的。比如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信息光学和仪表设计基础(我们专业这门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机械设计基础》)。这类课程我们去学习起来是比较吃力的,毕竟这类课程设置比较零散不系统,我们在打基础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关领域的学习。但是这类课程的考核不会很严格,跟光学相关的两门课程都是以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很容易通过。
此外的一些专业课程就有点偏导论性质。以物联网技术课程为例,在课上不会去讲授相关技术如何实现,不会具体讲如何编程、算法如何实现;而是介绍这个领域的一些发展状况。这样的课程比较轻松,同时也能帮助同学们开拓眼界了解行业所需。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看看、多查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subsection{\raggedright 实践课程}
我概括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各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这些。这类课程要求大家动手去做、去上手操作,根据实验数据与现象进行结论的总结。对于我们测控专业来说,这类课程会强化我们对仿真软件(Multisim、Proteus、AutoCAD、Altium Designer、Solidworks、MATLAB、LabVIEW)的使用,让我们接触电路元件实物。编写相关程序与硬件电路相互配合来实现预期的功能。在实践课程的考核中,实验报告是很重要的一环,同学们应该认真对待。
\begin{table}[!h]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c|c|}
\hline
课程 & 学分 & 课程 & 学分 \\ \hline
普通物理实验(1)(上) & 2 & C语言实验 & 1 \\ \hline
普通物理实验(1)(下) & 2 & 金工实习 & 1 \\ \hline
传感器课程设计 & 1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 1 \\ \hline
测控电路实验 & 1 & MATLAB科学计算与仿真 & 1 \\ \hline
单片机原理实验 & 1 & 传感器原理实验 & 1 \\ \hline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 1 & 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 & 1 \\ \hline
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 & 1 & 电路原理实验 & 1 \\ \hline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 1 &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 0.5 \\ \hline
测控仪器设计基础 & 1 &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实验 & 0.5 \\ \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subsubsection*{\raggedright \large 测控电路实验}
测控电路课程实验是我们专业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专业课实验,也是大学前三年里最能体现你综合素质的一门课。我相信如果你想很出色的完成这个课程的内容,你应该会捡起你在过去两年半(该课程大三下开课)中学到的很多知识。这个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一是验证性实验,部分二为创新性实验。在部分一中老师通常会一次性给你抛来多个课题,比如观察一些现象或者实现一些功能。而你需要自主去查找资料进行设计、仿真、编程、电路制作等一系列工作。根据我自己的感受,如果你选择自己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你有时可能会很迷茫很无助、不知所措。但是当你真的把那些东西设计出来、看到了预期的现象,你会觉得自己真的在进步,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begin{figure}[htbp] %图片并列排版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3\textwidth]{ckdl_1}
\includegraphics[width=0.3\textwidth]{ckdl_2}
\includegraphics[width=0.3\textwidth]{ckdl_3}
\caption{测控电路实验中制作的电路}
\end{figure}
另一个部分创新性实验,就是根据老师给你的课题自己进行设计与制作。我当时的课题是一个采用电容按键的电子秤,要能实现去皮与计价等一些列功能。
\begin{figure}[htbp] %图片并列排版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45\textwidth]{电子秤_仿真}
\includegraphics[width=0.5\textwidth]{电子秤_实物}
\caption{电子秤Proteus仿真图(左),电子秤实物(右)}
\end{figure}
在做这个东西的时候,感觉自己就真的像一位工程师一样,怎么选择元件,怎么进行搭配,怎么让硬件与软件良好配合,作品表现不佳怎么改进。这些都是我该考虑的问题。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从一定意义上理解了我们专业,我们不光只是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我们真的是可以应用所学做出一些东西的。我也将这个课设的内容上传到CSDN上我的个人博客中,点击\href{https://blog.csdn.net/yshln/article/details/131879432?spm=1001.2014.3001.5501}{$^{[8]}$}即可访问。
\subsubsection*{\raggedright \large MATLAB科学计算与仿真}
%标题后面加一个*号就可以取消编号
其实我们专业有意思或者难度稍大的实验课程还有好几个,无论是从课程难度还是考核的难度上看,把这门课程拿出来介绍都是没什么必要的。但是我想在这篇介绍中强调一下使用一种计算仿真工具的重要性。我们接触并使用MATLAB不光是要通过修读该课程拿到学分顺利毕业,更是要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就像考试答卷要带笔一样,以后我们处理一些专业上的问题一定是离不开这些工具的辅助的。远的不说,我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中,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等课程就离不开MATLAB的辅助。所以我在这里建议同学们在这类课程的学习上不要只拘泥于纸面知识,要自己多动动手把编程熟悉一下,学习专业课程时也把MATLAB拿出来用用,提高编程能力的同时也能帮助你理解消化专业课。
下面的图片全部来源于MATLAB,左上为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中对加了噪声的心电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右上为使用MATLAB求解复杂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左下是结合Simulink进行PID仿真实验的响应曲线图;右下是对系统进行根轨迹分析。
\begin{figure}[H] %H为当前位置
\centering %图片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0.85\textwidth]{P_MATLAB} %插入图片,[]中设置图片大小,{}中是图片文件名
\caption{MATLAB结合课程} %最终文档中希望显示的图片标题
%\label{Fig.main2} %用于文内引用的标签
\end{figure}
\subsection{\raggedright 思政课程}
思政类课程在大学的教学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我们同学应该加强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能只有专业课程强这一条腿走路。思想政治建设与学习专业知识同等重要。通过下面的表格也能看出,思政课的学分并不少。而且大一至大三上每个学期都会开课,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是一定会影响到保研与奖学金评定的。
\begin{table}[!h]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
\hline
课程 & 学分 \\ \hline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hlin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hline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hline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hline
形势与政策 & 2 \\ \hline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2 \\ \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section{相关科研-竞赛介绍}
参加科研活动或者参加一些高水平竞赛对于一些励志推免到top高校或者想在大学中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的同学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本人在暑期的各大院所推免生夏令营招生活动中也吃到了几项高水平竞赛奖项的红利。所以我推荐学有余力的同学多参加这类活动,不光是为了能够拿奖,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subsection{科研活动}
这里我可能要泼一盆冷水,受限于我们专业整体水平,我们的同学能在科研上取得比较亮眼的成果的不多。包括我本人在内,本科阶段也没有系统地参与过科研活动。不过大家想参与相关科研活动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你可以早点联系专业内的老师,看看是否能参与一些老师正在做的科研项目。或者可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创),同样也是要找到合适的指导教师,他来指导你完成一些项目。不过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本科期间做项目还是尽量要做到原创、完整;很多同学的项目无外乎在Github上抄了一些代码或者直接上现成的模型训练。由于借用别人的成果缺乏相关领域的学习导致自己在理论上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在各类的面试中基本都会成为一个减分项。参加大创的同学也要注意,尽量要在大创中搞出来一些“学术成果”。单纯一个大创项目立项的含金量并不高。
\subsection{相关竞赛}
虽然我们专业的同学本科阶段在科研上可能做不出什么太亮眼的成绩,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同学还是在竞赛上取得了很多成果的。测控专业可以参加的竞赛是很多的,比如创新创业类竞赛:互联网+、三创赛、挑战杯、创青春等。还有学科竞赛比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这些比赛大家都可以广泛的参加,不过要注意区分比赛的含金量。以数学建模类的比赛为例,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含金量和认可度就要远远超过MathorCup数学建模挑战赛(国内外的数学建模竞赛很多,上面提到的两个都是数学建模竞赛,比赛形式类似但主办方不同)。通常情况下比较水的比赛给不懂行的人展示一下还可以,遇到比较懂行的没准会被人家笑掉大牙。评判一个比赛的含金量如何,可以从很多的角度来看。比如:举办的历史、参赛人数、举办方背景。所以具体哪些竞赛有含金量我也无法给出具体答复,不过你可以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目录》\href{https://www.cahe.edu.cn/site/content/16011.html}{$^{[4]}$}。该目录上的竞赛都是在行业内或者专业内很有影响力、很有含金量的竞赛。
\begin{figure}[H] %H为当前位置
\centering %图片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0.9\textwidth]{竞赛} %插入图片,[]中设置图片大小,{}中是图片文件名
\caption{竞赛目录(部分)截图} %最终文档中希望显示的图片标题
\end{figure}
参加竞赛一般会有几个环节,竞赛信息的获取、组队备赛、参赛等等。一般由学校主办或者由学校组织参赛的竞赛都会在报名前由学校相关的部门下发通知,你只需要按照通知的流程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其余的一些竞赛可以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或者赛氪这类的服务平台(这类平台一般都是盈利性质的,上面的竞赛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辽宁省内的一些竞赛信息可以登录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ref{https://cxcy.upln.cn/}{$^{[5]}$} 查看(省内的竞赛都是不收取费用的,也是很有含金量很正规的比赛,像数学建模的省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用来给国赛练手)。
大学生竞赛除了个别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评比,其余的竞赛大多数为团队参赛。组织一支配合密切的团队对于参赛来说至关重要。队伍的组建首先就是要找到合适的队友,在这方面上我不建议大家“任人唯亲”,就是不要只找跟自己关系好的同学当队友。对于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想冲击好成绩的比赛还是尽量做到强强联合。优秀的人都是互相吸引的,可以在校园表白墙和辽宁大学数学建模群尝试发一发“英雄帖”,没准就能找到非常合适的队友拿到很好的成绩。
\begin{figure}[H] %H为当前位置
\centering %图片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0.8\textwidth]{机器人} %插入图片,[]中设置图片大小,{}中是图片文件名
\caption{2022年机器人省赛} %最终文档中希望显示的图片标题
%\label{Fig.main2} %用于文内引用的标签
\end{figure}
\subsubsection*{\raggedright \large 数学建模竞赛}
本人在本科期间参加的数学建模竞赛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这方面上有一些经验。所以在这份介绍中我会比较详细的介绍一下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就是赛事方会给出一系列问题和数据(个别题目不给数据或者数据需要自己检索)参赛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数学建模比赛的时间为3-4天)进行问题的研究,最后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作答结果。这完全不是高中的那种数学竞赛,不是考试而是对问题的探究。通常参赛队员为每队三人,习惯上分为建模手、论文手、编程手。建模手主要要负责模型的建立,应该掌握并能熟练应用一些数学模型。论文手应该熟悉论文写作的技巧与文章排版,一定得能做到规范写作。编程手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能熟练地完成相关计算任务。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实际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很难把工作完全切割开的,而且那样做的效果也是很差的。我推荐大家更“复合”的准备比赛。以编程手为例,在掌握编程语言与相关算法的同时,也要了解数学模型建立的原理与过程,也要能将代码背后的逻辑思想表达出来。就比如画一些程序的流程框图,写伪代码等。
\begin{figure}[H] %H为当前位置
\centering %图片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0.95\textwidth]{MCM} %插入图片,[]中设置图片大小,{}中是图片文件名
\caption{作者在2023美赛中绘制的程序流程图} %最终文档中希望显示的图片标题
%\label{Fig.main2} %用于文内引用的标签
\end{figure}
队伍组建之后一定要有相关的磨合与练习。只有大家在一起练习的多了,都清楚对方会什么、擅长什么;在比赛时候才能配合流畅,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关于数学建模的学习,有太多的途径了。大家可以在知乎等平台上查一查相关的备赛文章,里面总结的都是比较好的。关于学习MATLAB,我推荐你去看一看MathWorks官网\href{https://ww2.mathworks.cn/help/}{$^{[7]}$} ,在官网上可以查找到所有函数的辅助文档,里面也会提供相应的示例来帮助你理解,是很好的学习工具。
其实不光是MATLAB的学习,其他的编程语言和一些硬件的学习也可以利用好相关的工具。比如Python语言的学习就可以通过各个库的官网来了解函数的用法,在硬件中一些不熟悉的芯片也可以通过其生产厂家的官方文档来帮助你学习。
\begin{figure}[H] %H为当前位置
\centering %图片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0.95\textwidth]{Mathwork} %插入图片,[]中设置图片大小,{}中是图片文件名
\caption{MathWorks帮助中心界面} %最终文档中希望显示的图片标题
\end{figure}
\section{推免生情况介绍}
推免生升学质量与这个学校该专业的整体水平是有很大关联的。根据我看到的情况,17-19级这三届的推免生去向都是很不错的。三届共推免22人(三届推免生占比都在10\%左右,17级4人、18级8人、19级10人)。在这22名同学中有19人进入了原985工程高校继续深造,另有两人进入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深造,还有一名同学进入原211工程高校深造。其中推免生升学比较集中的院校有天津大学5人、北京理工大学4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人。
\begin{figure}[htbp] %图片并列排版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1\textwidth]{校徽}
%\caption{}
\end{figure}
推免是一个持续三年、需要久久为功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从入学到大三下结束,通过这三年的优异表现拿到学校的推免生资格。这个阶段会涉及到学校、学院的相关政策,学院会组织相关负责人或者在保研经验交流会上进行讲解;我在文中就不做介绍了。第二个阶段就是从大三上期末结束到大四上的10月。各大高校、院所会陆续开展相关推免生招生活动:学术夏令营、暑期学校、推免预面试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决定是否接受你为该院校的研究生。
很多同学可能对推免生的考核有很大的误区,认为推免的同学一定要有很多科研项目和竞赛奖项。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对于层次相近的本科院校的推免生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专业排名。专业第一名和专业第二名在夏令营的入营情况上可能是相差甚远的。当然我不是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科研和竞赛。有这些东西点缀自己的简历,锦上添花自然更好。我只是建议大家不要舍本逐末,一定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推免择校也是相对自由的,我们专业的同学可以选择的方向是很多的。前面也提到的测控专业三个大方向,光、机、电都是我们可以考虑并选择的方向(虽然我们专业本科主要开设了电学相关课程,但是读研依旧选择其他方向;目标院校在选拔的过程中往往会考察你的学习能力,有能力自然就不愁没有未来),包括现在非常火的智能科学也是我们专业推免生可以去考虑的方向。最后我想在这篇介绍中夹带点私货,欢迎大家以中国科学院为目标,欢迎有机会获得推免资格同学选择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来到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抒发爱国情怀,绽放青春光彩。
\subsubsection*{\raggedright \large 2020级推免简报}
2020级测控专业推免名额共14个,对比2019级增长40\%。推免生名额创下新高,推免生占比13.2\%。
时间截止9.29日晚,除一名同学暂时未联系到心仪学校外,其余13名推免生全部上岸原985工程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去向相对集中的有北京理工大学6人,中国科学院2人(京自所、沈自所各1人),北京航空航大学2人。总体上看,大多数本专业推免生选择在本专业仪器科学领域继续深造,少数选择跨保到相近的控制科学领域深造。大多数推免生为专业型硕士上岸,少数几人为学术型硕士上岸。
\begin{figure}[htbp] %图片并列排版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1\textwidth]{CAS}
\caption{部分中科院院所Logo}
\end{figure}
对23年推免进行总结,我觉得是机会与风险并存,喜悦与隐忧同在。好的方面是随着保研名额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有机会获得资格;今年本专业头部的推免生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拿到了之前从来没有或者多年没有的offer。不好的一面是随着推免生比例的增加和一些学校优化生源政策的出台,向上发展的通道会面临更多对手与阻碍。
\section*{相关资料与链接}
\noindent %单端取消首行缩进
[1]B站up主取景框看世界的有关自动化类、仪器类专业的介绍视频
\noindent\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B4y1t7A9/?spm\_id\_from=333.999.0.0}{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B4y1t7A9/?spm\_id\_from=333.999.0.0}
\noindent [2] 3Blue1Brown的主页\href{https://space.bilibili.com/88461692}{https://space.bilibili.com/88461692}
\noindent [3] DR\_CAN的主页\href{https://space.bilibili.com/230105574}{https://space.bilibili.com/230105574}
\noindent [4] 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href{https://www.cahe.edu.cn/site/content/16011.html}{https://www.cahe.edu.cn/site/content/16011.html}
\noindent [5]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ref{https://cxcy.upln.cn/}{https://cxcy.upln.cn/}
\noindent [6]辽宁大学数学建模群QQ群号:632715151
\noindent [7]MathWorks帮助中心\href{https://ww2.mathworks.cn/help/}{https://ww2.mathworks.cn/help/}
\noindent [8]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noindent\href{https://blog.csdn.net/yshln/article/details/131879432?spm=1001.2014.3001.5501}{https://blog.csdn.net/yshln/article/details/131879432?spm=1001.2014.3001.5501}
\section*{作者介绍——20测控Y鼠鼠}
\begin{figure}[H] %H为当前位置
\centering %图片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0.25\textwidth]{鼠鼠} %插入图片,[]中设置图片大小,{}中是图片文件名
\end{figure}
2020级辽宁大学物理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以加权成绩第一与综合测评第一的成绩推免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荣获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在前六个学期中连续6次获评辽宁大学一等奖学金,六十门课程分数90+。截至2023年9月,参加各类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省级奖项10项,其中包括202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国家级二等奖、2023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inalist等奖项。
\end{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