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目的
检查冲击动能被保险杠、车身前部前围板区域所吸收的程度及车厢结构强度,利用车内假人的传感器数据,换算出和法规相对应的指标,从而检验正面碰撞中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判断样车的碰撞性能。减少车辆乘员的死亡数量,降低人员严重伤害可能
二、试验法案及标准要求
2.1实验法案:ECE94
目前政府强制性法规中,主要有欧洲(ECE94)制定了有关40%正面碰撞的法规。
2.2标准要求:假人伤害指标及车身结构要求
三、模型建立步骤及要求
3.1、模型建立
根据《碰撞仿真模型规范》建立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车身, 前、后悬架, 动力总成, 转向系, 仪表板横梁, 踏板机构, 保险杠, 冷却系统, 进、排气系, 燃油箱, 蓄电池,座椅, 配重质量点等.
3.2 传感器及截面
3.2.1 传感器
3.2.1.1 门、A柱、B柱、C柱及门槛传感器布置
3.2.1.2. IP横粱中通道传感器布置
3.2.1.3 踏板及A柱、B柱、C柱侵入传感器布置
根据各个图所示在指定位置添加传感器,用DATABASE_HISTORY_NODE定义信息输出的节点。
3.3 质量
根据法规要求调整整备质量。“车辆整备质量”指处于运行状态的车辆质量,没有驾驶员、乘客和货物,但加满燃料、冷却液、润滑油,并带有随车工具和备胎。一般来说,整车质量=整备质量+假人质量+实验仪器质量。
四、分析流程
4.1、输入
4.1.1模型导入
导入上阶段准备模型,设定基本单位。
4.1.2 假人
4.1.2.1导入指定的假人模型。在每个前排外侧座椅上,安放一个混合III 型人体模型,脚踝角度为45°。
4.1.2.2调整假人位置
手臂:
驾驶员侧人体模型上臂应贴近躯干,其中心线应尽量接近铅垂平面。乘客侧人体模型上臂应与座椅靠背及躯干两侧相接触。
手:
驾驶员侧人体模型的手掌应在方向盘轮缘水平中心线处和轮缘外侧相接触。乘客侧人体模型的手掌应和大腿的外侧相接触,小手指应接触到座垫。
腿:
通过调整人体模型双脚,使驾驶员侧及乘客侧人体模型的大腿尽可能靠着座垫,膝部U 形凸缘外表面之间的初始距离为270 mm±10 mm。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驾驶员侧人体模型的左腿及乘客侧人体模型的双腿应处于纵向铅垂平面内。
脚:
驾驶员侧人体模型的右脚应放在未踩下的加速踏板上,处于地板表面上的脚跟最后点应在踏板平面内。若脚不能放在加速踏板上,则应垂直于小腿放在适当位置,且沿踏板中心线方向尽量靠前,脚跟最后点搁在地板表面上。左脚跟尽量靠前放置,并搁在地板上。左脚应尽可能平放在脚踏板上。左脚的纵向中心线尽可能和车辆中心线平行。乘客侧人体模型双脚脚跟应尽量靠前放在地板上,可能在踏脚板上放平。两脚的纵向中心线尽可能和车辆纵向中心线平行。
4.1.3座椅
调整座椅位置,座椅靠背角。
前排座椅位置,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座椅,应使其“H”点位于行程的中间位置或者最接近于中间位置的锁止位置。对于长条座椅,应以驾驶员位置的“H”点为基准。
前排座椅靠背如果可调,座椅靠背应调节到使人体模型躯干倾角尽量接近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角度,若没有规定,则应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5°角的位置。如果可调,后排座椅或后排长条座椅应处于最后位置。
4.1.4 40%蜂窝铝壁障
导入刚性固定壁障,调整固定壁障与车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壁障固定限制其位移。蜂窝铝的具体尺寸及性能要求参见相应的法规。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