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似乎并没有什么统一的定义,我们仅就动力电池包的液冷板这个应用场景,给它下个定义,暂且这样描述:动力电池系统中,电池工作产生多余热量,热量通过电池或者模组与板型铝质器件表面接触的方式传递,最终被器件内部流道中通过的冷却液带走。这个板型铝质器件就是液冷板。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的液冷板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琴管式液冷板
口琴管式液冷板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结构相对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其流道单一、接触面积小、管道壁薄,导致它的换热效果一般且承重能力较差。
2.压式液冷板
冲压式液冷板具有流道可任意设计、接触面积大、换热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耐压与强度好等优点,但由于其需要开模,因此成本较高,且对平整度要求高,安装难度大
3.吹胀式液冷板
吹胀式液冷板具有成本低、换热效果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其材质偏软,因此在耐压与强度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
4.平行流管式液冷带
平行流管式液冷带具有换热效果好、适用于圆柱形电芯的优点,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因此成本高。
5.型材加搅拌摩擦焊
这种将型材通过搅拌摩擦焊连接成型的液冷板具有可靠性好、承重能力好、表面平整度好、换热效果好等优点,但由于其厚度较厚且加工方式复杂,因此成本高、重量重且空间占有率高。
6为了验证液冷板的性能与安全可靠性,需要对液冷板进行如下三个方面的测试
2.热性能测试
形式测试:
水冷散热器的设计原则
1基材的选择
尽量避免一个系统中有两种电极电位差较大的金属,减少电化学腐蚀。
2冷板种类选择
基于液冷系统的结构和是否承载重去选择
3 流量的确定
由于水冷的系统比较庞大,一般不会对整个系统做仿真分析,而是先设定水冷散热器流量,再根据对应的系统流动阻力匹配水泵。总热量和工质的物性参数确定后,流量和温升成反比
若温升较高,则水冷系统的换热器(冷却水用)需要设计的比较大;若温升过低,则需要选用比较大的水泵。因此温升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成本的增加。基于经济性考虑,常常有个经济型温升范围,也就同步确定了散热器的流量。
4.水冷流道截面的设计
经理论推导,对流热阻与截面的水力直径成正相关的关系。
也就是说,其他条件相当,水力直径越大,对流热阻越大。我们知道,水力直径D=4A/X,其中A为流道截面积,X为流道截面周长,也就是说,截面积相等的条件下,周长越大,水力直径越小,对流热阻越小。
5.流速的限制
基于一份基础研究报告,流速超过一定限值,工质会破坏金属壁面的氧化保护膜,造成冲蚀。不同的金属,限值不同,铝材最好低于2m/s。因此,限定了流量之后,流道总的截面积也基本限定了。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