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 1 工作原理
下文所说的器件编号全以上图为准。
公式一
解得
公式二
公式三
解得
公式四
首先取所有管子L=1u M,令
公式五
跟视频中不一样的是我并没有先计算出M3和M6的宽长比,而是先将NMOS管都设为一个值,PMOS管都设为一个值。
然后根据上转折点的计算公式,
公式六
计算得
公式七
同理,根据下转折点的计算公式
公式八
计算得,
公式九
图表 2 sch
图表 3 ade设置
图表 4 一仿
可以看出转折点VH=3V,VL=1.8V。(VH=VTRP+,VL=VTRP-,这里就懒得改了)
仿真结果和手算结果的误差来源于我们在计算上下转折点时,近似将M1和M3的阈值电压,M5和M6的阈值电压认为相等。
接着我们先看上转折点,根据上转折点计算公式,要使得VH变高,就需要增大。若M1的宽长比不变,则需要增大M3的宽长比。
下面我们用参数扫描的方法来看下应该取多大的M3宽长比。
这里设L不变,扫描W。参数扫描设置如下:
图表 5 sweep parameter
图表 6 二仿
我们基本确定了W3的取值范围,这里取W3=12u,L3=1u。
下转折点的调整方式和前面一样,要使VL变大,需要调小M6的宽长比。具体步骤这里就不赘述了。最后取W6=1.5u,L6=1.5u
最后进行瞬态仿真。
3.3.1 testbench
图表 7 瞬态仿真
我在后面多加了一级反相器,可以更明显的看下这个上下翻转点。
图表 8 tran1
图表 9 tran2
VH主要受(W/L)3/(W/L)1影响。(W/L)3/(W/L)1越大,VH越大,反之越小。
VL受(W/L)6/(W/L)5影响。(W/L)6/(W/L)5越大,VL越小,反之越大。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