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流体力学本来就应该产业化,cfd应该和cad一样
fluent等软件就是cfd产业化的产物
可惜,中国人做这方面的太少了,有一些不错的程序,不能大规模变成商品
其实,从cfd服务于现在的生产需要来说,其科技含量不算很高,相对CFD这门学科来说
但是,从技术转化为商品,而且要经受的住市场考验的商品,难之太难
在中国,搞CFD得人不少,可以说绝大多数是研究所,学校的研究人员,学生
这些人,不大可能出来搞cfd产业化的工作,如果让国家投入,建立cfd平台
一般也是针对某些专项研究,还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出资搞fluent这样的平台
甚至说,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
纠其原因,这和中国目前技术科学生存的土壤和动力有关
简单说,cfd学科赖以生存的土壤,是那些和航空,动力,汽车,传热机械,传输机械
有关的部门,这些部门对cfd的需求和他们提供的资金不足以成为cfd产业化的动力
这可不是我胡说八道,
曾亲耳听某个甲方人物说:‘我不可能出资去发展你们的空气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
从具体行业的需要来评价这话,当然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过,作为有些行业,他们的进步,在某些方面来源于cfd的发展以及cfd产业化的兴起
如果这么评价这句话,就显得我们有时候在一些问题上有点鼠目寸光了
更别说现在很多搞CFD研究人员,成天为跑课题而奔波,他们甚至不能安心于技术的
研究,怎敢要求这些掌握CFD技术的人来完成CFD产业化的任务呢?
再一点就是CFD技术的特殊性限制了它产业化的过程,cfd技术不同于别的,它具有
很强的应用背景,很精神的理论基础,以及很狭隘的应用范围
形式如此,如果再往上追纠,恐怕不是我一句话两句话,更不是我们能力所能评价的了
总之,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用中国人自己的CFD软件来算题。如果这里混的同仁
谁有朝一日发达了,能对中国CFD产业化作一点努力,就很值得至少是我的尊敬了
不过,这可不是一点点银子就能堆起来的,光人员的费用,就是个天文数字,跟别说
要寻求一系列政策支持,FLUENT公司据说研发fluent平台的,就有近200人。
我说的FLUENT公司,是美国哪个,不是这儿大家常说的海基公司
海基只是一个代理公司,这不是同日而语的事情,呵呵
在回来你的话题,我罗嗦了这么多,也不算题外话,既然现在这么多人用fluent软件
说明cfd有生存的市场,与其拿那么多外汇去买老外的东西,与其不光彩的破解它
还不如有人能出来做我们的软件。
fluent有什么了不起的阿,不就是做的大吗,全吗,白痴吗
美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肯定能做到!
不过很难,这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更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多罗嗦了几句,算和技术无关的话题吧,过几天我自己删了,不想浪费版面资源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