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源地址:BV14P411P7Rq
以下内容包含部分up主情绪上的发泄,请慎重阅读
以下蓝色为牢骚部分,看不惯的朋友可以选择性略过
常见的部分问题:
这个尺寸你想塞几个M.2都可以,只要有Packet Switch,你想扩几个都行,没芯片不管是8+4+4还是4x4,只是想不想的问题,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我电脑配置3700x+B550M重炮手+5700XT,现在攒钱准备换13700K,但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用得上多盘位的转接卡。说句现实点的,我没有这个义务为某些特殊用户“定制”多盘位的转接卡,如果你确实有必要,可以考虑买其他up主的,我现在只做这个单盘位的。
3.供电足吗?为什么我看到别人的卡上一堆电容,你的什么都没有?
答:因为没必要,LMS3655这款电源芯片特点之一就是极快的负载响应,0-3A的负载阶跃只要0.2ms就能完成调整,且电压跳变仅为20mV左右,不到输出电压的1%,甚至比一些垃圾芯片的输出电压纹波还要低,而且电源输出紧靠M.2插座,除了顶层铺铜以外还有内1内2两个层传输3.3V,引脚附近还有3个10uF的MLCC,足够了。
4.装这么大个散热器有啥用?我两个风扇就解决了
答:你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5.一个固态而已,有必要搞这么夸张的散热片?
答:楼上你俩打一架得了
针对4和5:PE6110在海力士官网写的功耗就是静态5w,读取6w,写入7w,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前一篇文章关于英特尔N5105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测试,这只是个SSD,功耗已经和低功耗x86处理器差不多了,弹幕里还有个牛人说“人家工控机NVMe固态不装散热器跑几年都没出问题”,我寻思着你见过哪个工控机给你装PE6110或者PM983A?(请注意工控机和服务器的区别)而且有个东西叫做幸存者偏差,你没看见的不代表其不存在,那些不装散热器坏了的固态他会特地告诉你“啊,我坏了”吗?
其次就是再重复那句话,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你觉得主动散热好,那就好,你用就行了,没必要来踩一捧一,你要是认为PE6110不装散热器也没啥问题,那你也可以选择不装,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选择是自己做的,后果和利益也是自己承担/享受的,我没有强迫任何人一定要用我的设计方案什么的,我也没有说我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我就是单纯的水了个视频而已,东西的好坏与否在于大家的评判,标准不同,角度不同,评价自然不同。
6.固态会不会闷坏?
答:您家固态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或者烧几个油的?要不要装个AIP系统?
7.铝基板和背板之间为什么不用(信越)7921?
答:不是不能用,是涂不平的问题,以下是信越7921和利民TF7在铝基板背面的涂抹情况(室温,使用SMT锡膏刮刀)
可以看到7921基本上不能涂,TF7情况略好,但是也有类似情况。这里其实填充什么都可以, 硅酮导热胶、704硅胶、502胶、暴力熊、液金、特仑苏、芝士、酸奶、空气等,因为这一段基本上都是颗粒所在的位置,通常SSD的主要热源是主控而不是颗粒,颗粒的发热量通常不会很大,所以这里的散热压力并不大,故没有硬性要求。
8.绿油也可以?(指亚克力到PCB之间的粘接)
答:理论上是可以,但是好不好看另算。
9.亚克力围板为什么要装?
答:好看,横向限位(固态可以不装螺丝靠散热器下压固定),不装也没事,看个人喜好
10.PDD 9.9包邮
答:众口难调
11.为什么没有RGB?
答:因为没需求,之前想预留但是因为懒就没留,与其加RGB我倒是更乐意加个雷电将军的头像上去。
12.为什么不上立创开源硬件平台(oshwhub)?
答:臣妾无力,抱歉。我2014年高二开始用DXP2004画充电宝的PCB,2015年高考完画电磁炮板子,一直用到现在的软件换个东西我还真不会用(LCEDA Pro我是会用的,但是用起来不顺手,AD这边我早就有属于自己的全套器件库了)
我2015年就在用AD13了(刚高考完)
而且这个项目的主要文件不仅仅是一个电路图和PCB,更主要的是那三个零部件的组装,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我都需要再次发布别的文件,来去一般远,而且B站的曝光量会更大(毕竟是年轻人的社区)。所以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价格敏感型用户),我专门上传了一个使用SY8368QNC方案的版本。
牢骚发完了,说下为啥我选择使用被动散热:1,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免维护,我承认我是个懒人,我甚至不想清灰,不想给水冷换水,被动散热无风扇不需要考虑散热器清灰的问题,而且电脑机箱里任何一个风扇都是吸尘器,散热器上的灰一吹就掉,但是风扇叶片上的需要酒精或者直接泡水里洗才能洗掉,而被动散热的积灰量远小于风扇主动散热的,这个是大家的共识。2,因为布线的原因,我已经放出来了设计文件,大家可以在PCB文件中看见我的信号线布局,是贴着M.2安装区域排布的,四个角留出来了散热器和背板的安装孔(双通SMT铜柱),为了美观设计为上下对称结构(指SSD的安装位置处于散热器正中间),最后实际宽度为50mm左右,考虑到SSD长度为110mm,加上前段供电电路和信号线转向的距离,选择了150mm长的散热器。
信号走线布局
p.s. 我在淘宝上看了三个晚上的散热器,最后才选择的这一款,然后让店家按图纸打孔
再说一下我设计转接板时又定制散热器的原因:首先大家应该发现了一个问题,高端散热器通常体积和重量会比较大,但是SSD的电路板厚度是有限的,所以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SSD装大重量的散热器导致SSD本身变形的不在少数(甚至断裂、芯片脱焊等),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SSD本身不要承担散热器的重量(特别是22110的长固态)。
M.2固态的PCB厚度是0.8mm
于是我的想法就是,直接做个槽,把SSD用散热器压在槽里,这样一方面起到了固定的作用(甚至可以不需要尾部的那个螺丝),另外也避免了散热器太重导致SSD变形的情况,毕竟散热器重量直接由转接卡承担。
目前就想到了这么多,后面有的会再补充。
再发一下文件链接,希望规范使用:
1.请自觉遵守开源项目非商业化(包括但不限于制作成品出售、工程文件二次发布于论坛或者其他平台、赚取积分或者出售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P411P7Rq
2.该作品版权归Minerval所有(Bilibili,知乎,gitee),无其他发布平台
3.工程文件请使用AltiumDesigner打开,作者的软件版本为21.9.2
作者解释一下:毕竟这个东西是作者本人花了一个月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做出来的,包括其中的3D模拟组装和测量、试错,请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本着用爱发电的初衷,为的就是方便自己使用的同时也方便大家能获得自己心仪的转接卡,所以请各位自觉维护开源环境,任何一个开源项目商业化都会打击各位设计师对项目开源的信心。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闲话,目前暂无量产和销售计划,如果需要成品请自行到嘉立创打样和购买元器件。
Gerber版设计文件:
pan.baidu.com/s/1nCKpG1z8OtJO9XsrVVjwEA?pwd=yaor
SY8368QNC廉价方案(未实际制作验证):
pan.baidu.com/s/1RjOMKFkeY4HCt7JLjcsz0Q?pwd=hg6k
视频中的方案:
pan.baidu.com/s/1dhPsIjJz7DlIJ2sARGVZQg?pwd=ny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