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
——吴国盛教授(清华大学科学系主任)
物理学中最有名的理论,除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概就是牛顿定律了。
不过,物理学中还有一条社会声誊最坏的定律,那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曾经在历史上曾被视为堕落的渊薮。
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Rudolph Clausius)和英国科学家开尔文(Lord Kelvin)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分别于1850年和1851年提出了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这是从能量消耗的角度说的。还可以表述成: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
这两种表述在理念上是等价的。但我们无须理解这套物理学表述,只看它推导出来的熵增原理:
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的任何事物,必然会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也就是熵值不断增加,混乱程度也不断增加的过程,直至死亡,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H.Adams(1850-1901)说:“这条原理只意味着废墟的体积不断增大”。
有人推导出这条定律表明人种将从坏变得更坏,最终都要灭绝;也有人推导出宇宙最终将处于死寂的永恒状态。
那些太遥远了。就谈谈我们人类吧。
人类的进化是一种反熵或减熵的运动。即:从无序到有序,比如西方主导兴起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结果使得社会按照不断完善的制度、规则和法制运行。
但人类的社会运行,总是存在着各种近乎本能的熵增现象,越封闭的国家越落后,越大的组织越臃肿明明合作是最好的方法,双赢是最好的结果,但更多人选择零和游戏,于是开始了内卷……
对个人来说,熵增也是相当明显的现象。
比如,家里总是越来越混乱,手机总是越来越卡,年龄越大身体越差,坏习惯越来越多……
悲哀的是,对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世界真相。
欣喜的是,对个人来说,我们通过努力可以做到减熵。
如何减熵?
1.打破封闭系统,保持开放,才能使系统实现从无序变有序。
2.吸收能量,不停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以从获取负嫡用来抵消自身嫡的增加。
最早知道熵这个词,应该是来自已逝的著名作家王小波,他在《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文中提到:
登山家干的事,没来由地往悬崖上爬。它会导致肌肉疼痛,还要冒摔出脑子的危险,所以一般人尽量避免爬山。用热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反熵的现象,所发趋害避利肯定反熵。
立志写作在我身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反熵过程。写畅销小说、爱情小诗等等热门东西,应该列入熵增过程之列。我写的东西一点不热门,不但挣不了钱,有时还要倒贴一些。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熵增过程,这既是物理学定律,也是人性的本能。
只有极少数人在追求人生的意义,而无论追求的是何种意义,从本质上说,就是在对抗这个残忍的世界。
对登山家来说,爬山就是反熵;对作家来说,写冷门的严肃小说就是反熵。
今天,你反熵了吗?
或者说,你对抗世界了吗?
(全文完)
PS:本文只负责提出这个问题,不负责具体答案。相信该懂的人自然会懂,也知道该怎么做;不懂的人则依然会沉沦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有没有人觉得这么表述还挺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