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魔头:以一己之力颠覆建筑界的巨人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中国内地首展现场快速发展的中国,给予了扎哈实现想象力的机会,广州歌剧院、北京丽泽SOHO、大兴机场……她把这片土地视为“给予我鼓舞、让我精神振奋的地方”。这次展览,还准备了一个特殊的展览空间:来自扎哈·哈迪德创立的设计品牌ZHD的有趣产品。撰文   朱玉茹   责编   陈子文从11岁就决心要做建筑师的扎哈,一直等到44岁,才实现了第一个真正建成的建筑。因为性别、国籍、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理念,几十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四处碰壁。2003年开始,快速发展的中国给予了她大展身手的机会。中国独特的文化和地理风貌也给她带来了丰盛的灵感:


▲摄影:Iwan Baan(上)、Virgile Simon Bertrand(下)

如“珠江中被流水冲刷的鹅卵石”的广州歌剧院,

▲摄影:Iwan Baan(上)

似梯田般矗立的北京银河SOHO,


▲摄影:Seven7Panda(上)、Virgile Simon Bertrand(下)

仿佛三朵芙蓉花盛开在湖畔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在很多地方,人们对城市与生活的想象已经固化,很难改变了。”扎哈曾说,“但是中国不同,这里的一切都在变化、前进中,有无限的可能。”


▲扎哈设计品牌(Zaha Hadid Design)金属盘



▲摄影:Hufton+Crow(上)摄像:Dan Chung(下)

在此之前,扎哈从未有过如此大体量的作品。光屋顶玻璃就用了8000多块,由于流线曲面的构造,每一块的形状都是独一无二的。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中国内地首展现场

在扎哈逝世5年后,2021年7月,扎哈建筑事务所终于在中国内地举办了首个专题特展。200多件经典之作,及中国在建设计的原版模型、珍贵手稿漂洋过海,来到上海艺仓美术馆,向中国观众展现扎哈的传奇之路,以及她想象中未来城市的样子。


一个颠覆建筑界女子的诞生

1950年,扎哈出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父亲是有名的实业家和政治家,母亲是艺术家。

那是巴格达思想最为自由、开放与激荡的黄金时代。政府邀请了众多世界顶级的现代建筑师来重新构建这座城市,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扎哈的家就在巴格达第一座包豪斯风格的大楼内。


▲童年的扎哈

从小,扎哈就很有主见。她的哥哥曾说,“我觉得只要她想的话,她可以做成任何事,甚至可以成为伊拉克的第一名宇航员。她就是有那种自信和气场。”

在11岁那年,扎哈决定要成为一名建筑师。父母非常支持她,将家里的客房和小扎哈自己的卧室全权交给她设计。


▲扎哈在建筑联盟学院(摄影:AA School)

22岁,数学系本科毕业,扎哈前往伦敦,来到著名的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学习,那是当时先锋建筑的中心。

“作为一个女性,还是一个戴着传统头巾的阿拉伯女性,我显得格格不入,”扎哈曾回忆。

不过很快,大家发现扎哈最与众不同的并非她的外形,而是她的思想。她的导师、北京央视大楼的设计者——雷姆·库哈斯曾形容她像“一颗自己定义轨道运行的行星”,“我告诉她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论那在别人看来有多离谱。”


▲扎哈早期设计图纸,艺术性十足

扎哈在学生时期曾游历中国,河流对于中国地形的切割,以及中式花园内的石塑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非常喜欢这种抽象的线条感。

同时,她痴迷于俄罗斯抽象绘画,用艺术绘画的方式进行三维建筑的设计和创造,并将汲取的这些灵感实践于其中。


▲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图纸及动画

1982年,成立自己事务所的第三年,扎哈参加了香港山顶俱乐部的设计竞赛,并一举击败了全球超过1700位参赛者,包括她的导师库哈斯,一炮而红。

扎哈的设计由多个条状的空间体块交错堆叠而成,犹如一艘停泊在太平山上的宇宙飞船,这是她对于当地地形的一种创意性再表现。建筑与周边环境间抽象的呼应是扎哈的核心理念之一。



“曲线女王”和流动的“扎哈形状”

即便在成功实现了维特拉消防站后,扎哈依旧因为性别、国籍、“想法不切实际”、“设计不实用”等理由四处碰壁。


▲卡迪夫歌剧院设计模型

对她打击最大的是1994年的卡迪夫歌剧院。扎哈在竞标中三次修改方案并胜出,但当地政府不想让一个深肤色的女移民来主持设计,最终放弃了她的作品。

整个1990年代,扎哈陷入了最为黑暗和窘迫的一段时光。她后来透露,那段时间自己经常哭,甚至考虑过要不要放弃建筑。


▲扎哈事务所最初的办公室,目前公司的最高层仍在这里办公


▲参数化设计演示

扎哈和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是参数化设计的先驱,其闻名世界的曲线便是基于这项技术。在很多人看来,扎哈对于曲线的痴迷与执着源自她出生的文化——阿拉伯书法。

借助计算机的力量,更为复杂、大胆的结构、形态得以实现。


▲费诺科学中心 摄影:Werner Huthmacher

费诺科学中心,被称为建筑学技术上的一次伟大创造。它像是一块起伏的地表,内部结构既不水平也不垂直,所有细节必须精准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庞然大物才可以立起来。扎哈和团队花了整整18个月模拟、重构出一种新的重力公式。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摄影:Helene Binet(图1)、Hufton+Crow(图2)、Iwan Baan (图3&4)


建筑与生活的想象

QR Code
微信扫一扫,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武汉格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科技园西路6号103孵化器
电话:155-2731-8020 座机:027-59821821
邮件:tanzw@gofarlic.com
Copyright © 2023 Gofarsoft Co.,Ltd. 保留所有权利
遇到许可问题?该如何解决!?
评估许可证实际采购量? 
不清楚软件许可证使用数据? 
收到软件厂商律师函!?  
想要少购买点许可证,节省费用? 
收到软件厂商侵权通告!?  
有正版license,但许可证不够用,需要新购? 
联系方式 155-2731-8020
预留信息,一起解决您的问题
* 姓名:
* 手机:

* 公司名称:

姓名不为空

手机不正确

公司不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