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存模型规范(JSR-133)是围绕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展开的。
如下图说明了Java线程、工作内存和主存之前的关系。
Java内存模型(JMM)定义了一套自己的主存到工作内存之间的交互协议,即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又如何从工作内存写入主存,该协议包含8种操作,并且要求JVM具体实现必须保证其中每一种操作都是原子的、不可再分的。
8种操作分别是:
如下图描述了以上8个操作所在位置:
要搞懂指令重排,首先要知道一条指令在CPU内是如何执行的,如下图约5个步骤。
为了加快指令并行速度,CPU硬件支持了流水线技术。
不同的指令步骤执行在不同的硬件局部,从而可以支持同时并发执行。
知道了CPU流水线之后,我们来看一个A=B+C的流水线执行过程例子:
如果按串行排列,则耗时4 * 5 = 20个时钟周期;使用CPU流水线并行技术后,可以只消耗9个时钟周期,节省了11个时钟周期的时间。所以流水线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CPU并行执行速度。
再看如下图的例子:
多条语句执行时,通过指令重排可以消除一些CPU中断,从而缩短执行时间,加快执行速度。
对于Java语言来说,为了提高新能,从源码到得到指令执行序列可能会经过编译器重排序和CPU重排序;CPU重排序又分为指令级重排和内存系统重排。
编译器重排序指的是在代码编译阶段进行指令重排,不改变程序执行结果的情况下,为了提升效率,编译器对指令进行乱序(Out-of-Order)的编译。
流水线(Pipeline)和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是现代CPU基本都具有的特性。
所谓“乱序”,仅仅是被称为“乱序”,实际上也遵循着一定规则:只要两个指令之间不存在“数据依赖”,就可以对这两个指令乱序。
CPU重排序包括两类:指令级重排序和内存系统重排序。
由于处理器使用缓存和读/写缓冲区,这使得加载和存储操作看上去可能是在乱序执行。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