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粉末性能的影响
硬度大、塑性小、摩擦性大的粉末压制性能差,通过加润滑剂或成型剂可适当改善;粉末纯度低、含氧量高时,压制性能差,对原料粉末进行还原处理可以克服;单一的细颗粒或粗颗粒粉末,以及形状规整的粉末压制性能均不理想,采用混合粒度粉末以及颗粒形状复杂的粉末可以改善压制性能。
(2 )压制过程的影响
成型模具表面越光洁、硬度越高、刚性越大,越有利于坏体密度的提高和均匀;采用双向压制的坯体密度要比单向压制的高,且更均匀;加压速度越低、保时间越长,有利于提高坯体密度,对于大规格或形状复杂的磨具尤为重要。模具拆装实训步骤内容反思
冷冲模拆装实训
一、实训目的
1.熟悉典型冲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各零件的功用和装配关系。
2.掌握各组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
3.掌握凸、凹模间隙调整方法和模具总装顺序。
4.分析试模时常见缺陷的原因及调整办法。
二、实训设备、模具和工具
1.台钻、 J23-250 型曲柄压力机各一台。
2.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若干套。
3.游标卡尺、角尺、塞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一字旋具、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
钳工工具,每实训组一套。
三、实训内容及步骤
1.拆装前准备 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三种冲模,熟悉其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拆卸步骤 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按拆模顺序将冲模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并进行清洗。然后深入了解:凸、凹模的结构形状,加工要求与固定方法;定位与导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及定位特点;卸料、压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动作原理及安装方式;导向零件的结构形式与加工要求;支承零件的结构及其作用;紧固件及其它零件的名称、数量和作用。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关系。
3.确定模具装配步骤和方法
(1 )组件装配 将模架、模柄与上模座、凸模与固定板、凹模与固定板等,按照确定方法装配好。(组件装配内容视具体模具而确定)并注意装配精度的检验。
(2 )确定装配基准 在模具总装前,根据模具零件的相互依赖关系,易于保证装配精度,来确定装配基准。单工序模选择在装配过程中受限制较大的凸模(或凹模)部分为基准;复合模以及凸凹模作为装配基准;连续模以凹模为装配基准。
(3 )制定装配顺序 根据装配基准,按顺序将各部件组装、调整,恢复模具原样。
注:装配过程中,合理选择装配方法,保证装配精度,并注意工作零件的保护。
4.试模 在压力机上试模,验证装配精度以及冲压件是否合格。若冲压件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对模具适当调整,直至工件合格为止。
四、实训报告
1.画出所拆装模具装配图,并列出零件的明细表。
2.简述主要组件的装配方法,以及间隙的控制措施。
3.说明典型模具的总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4.若冲件出现常见缺陷,分析其原因,说明解决的方法。
塑料模拆装实训
一、实训目的
1.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2.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
3.了解塑料模的试模有关知识。
二、实训设备、模具及工具
1.注塑机一台。
2.压缩模、注射模各一副。(注射模上具有侧浇口、点浇口、侧面分型与抽芯机构各一副)。
3.扳手、内六角扳手、锤子每实训组一套。
4.钳工工作台若干台。
三、实训内容及步骤
1.拆装前准备 对已准备好的模具仔细观察分析,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拆卸步骤 拟定拆卸顺序和方法,再按顺序将模具分解成单个零件,并进行清洗。拆卸过程中,要记住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连接方法,并把各零件按一定位置放置,以免丢失。
3.确定装配步骤及方法
(1 )确定装配基准
(2 )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 )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4.试模 由实训教师示范,将注射模安装到注射机上,并进行模具的调整。(如:开模距离与制件高度调整、顶件出距离调整、锁紧力调整等。)
注:拆装过程中注意模具零件的维护与保养。
四、实训报告
1.画出模具装配图,并注明各零件的名称。
2.简述模具拆卸和装配的工艺过程。
3.试分析试模过程中,制品产生常见缺陷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设计气辅模具的几个基本要点
1.首先考虑哪些壁厚处需要注气掏空,然后再决定如何用气道将它们连接起来
2.气道应均衡布置,并不能形成回路
3.气道的布置应与主要的料流方向一致,转角处应采用较大的圆角半径
4.气体喷嘴应置于距塑料最后充填处最远的地方,并置于壁厚处,要与浇口保持 20 以上的距离
5.气体注入时要有明确的流动方向,并能窜至气道末端
6.气道的大小很重要,一般为壁厚的 2~4 倍,气道太大会产生融合线及气陷,太小会使气体流动失去控制
7.冷却要尽量均匀,内外壁温差要尽量小
8.在流道上放置合理流道半径的截流块,控制不同方向上气体流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