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绘制《业务流程图》——>企业实际业务的运行轨迹(可按时间顺序,从左到右绘制,信息流用虚线、实物流用实线)
2、抽象出业务流程图涉及的所有角色主体(内部角色=企业内部部门或岗位、外部角色=客户、供应商等)
根据企业分工,将角色分为管理角色和操作角色。一般中高层领导为管理角色,对业务起把关、审核审批职能,操作角色为实际业务的经办人员。列出《角色清单》
3、梳理不同角色与流程的触点,也就是说角色在流程中做了什么,主要体现为各种原始单据或业务表单。
操作角色一般是原始数据的录入,流程的发起。管理角色一般是对数据的审核审批,统计分析决策。
在《角色清单》基础上,加上角色在流程中的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内容从而进一步分析出需要提炼出来的“标准”,或找到可以直接使用的“标准”。《角色清单》完善为《角色工作内容清单》
4、从《角色工作内容清单》中提炼出《业务数据对象》,包括:业务单据、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可以是客户、产品等标准)、统计报表等。
一般统计报表是对业务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
5、细化《业务数据对象》的数据属性,也就是描述每个数据对象的字段。属性可以基于现有⼯作流程中的材料,⽐如现有的IT系统界⾯,Excel⽂件,纸质表单等。
可以用实体关系图(ER图)来体现,即可以表达实体的属性,也可以表达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6、根据实体关系图进行数据建模,也就是创建数据库表结构。
7、根据不同的实体对象,罗列系统模块结构图,并列出系统模块中的《功能点清单》,功能点清单可以用于预估工作量,制定开发计划。
针对业务标准实体,通常需要实现增、删、改、查功能即可。
针对业务单据实体,通常需要实现增、删、改、查、打印、审核流程功能。
针对统计报表实体,通常需要实现查询统计、打印功能。如果报表需要进行保存审核,参考业务单据实体。
8、界面设计,可以约定好几种实体对应的常用界面设计方案。可以直接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